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8月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漫說拜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8-0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清紅木大漆拜匣。 網上圖片

陶 琦

古代的官員士紳、文人商賈往來拜訪,有一整套繁瑣的儀式。來客須先呈上寫有自己名字及功名官銜的名帖,由主家的僕役呈交通報,主人根據名帖上的信息決定是否接見,然後才由僕役領著客人到前堂就坐,主客寒暄敘談,敬執賓主之禮。

在這一過程當中,拜帖是很重要的信息載體,為了令拜帖顯得莊重而考究,不使出現壓疊形成的皺褶疊痕,有身份地位的來客,會用一隻專用的小木匣盛裝拜帖,一來顯示對主人的尊重;二來也通過這種用具間接地告訴主人,自己是甚麼身份檔次,財富地位如何。這種專門用來盛裝拜帖的木匣也是眾多文房用具中的一種,稱之為拜匣,又名拜帖盒。

用於收納小型器物的箱匣在中國有著數千年的應用歷史,主要用途是用來貯藏珍貴的物品,如貴重文書、珠寶首飾,專門獨列一枝,形成拜客送禮時放置名帖的拜匣,是在工商業繁榮的明代。此時的商人,堆金積玉,生活奢靡,文人士子也不再清高,也主動與縉紳巨商、名工巧匠、知名藝人交遊往來,彼此關係密切,名片成為了人們交際應酬的常用之物。每遇節慶,交遊廣闊、分身乏術的人士,就會差遣僕從拿著自己的名片四處拜賀,稱之為「飛帖」或「空帖拜年」。為了不令這種拜賀顯得苟且草率,於是就有了外表裝飾華麗、專門盛裝名帖的木匣,既顯得氣派,同時也更為莊重。《儒林外史》的第42回:「隨後一個人,後面帶著一個二漢,手裡拿著一個拜匣。」就是這種世俗文化趣味的真實反映。

拜匣的材質及精美程度,也是彰顯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徵,因而所用材料大多為名貴木材,如紫檀、檀香木、黃花梨、金絲楠、烏木,也有玉、琺琅、漆器等材質。其結構通常都很簡單,就是一個上下開合的扁形小木箱,為了便於攜帶,箱的四角常包鑲有銅片加固,箱口設有鎖扣,在遞送重要物件時,可上鎖防止丟失。一些拜匣的外盒部分,還常有繪畫、雕刻、鑲嵌等裝飾加以美化,做工精美,紋飾優美動人,堪稱精美的藝術品。

到了清末民初,電話和汽車的出現,使得拜匣的功能性下降,甚至出現了一盒多用的情況。如女性作為首飾盒,用於存放貴重首飾,男性用來盛放文具等等。但是在一些比較正式的場合,如男女雙方洽談親事,須進行生辰八字比對,抑或遞送聘禮禮單,都需要用上拜匣,以示盛大而鄭重。乃是秉承傳統文化習俗的富貴人家不可缺少的用物。

收藏拜匣的一個要點,就是能準確地判定其所屬的年代。這是一個系統的認識過程,需要從用材、式樣、紋飾、構件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考察判斷。對於藏家的眼力以及對文玩的歷史淵源了解,都是一種考驗。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士子夢劍斬士子 (2011-08-09) (圖)
古典瞬間:細節的神韻 (2011-08-09) (圖)
豆棚閒話:計算方法 (2011-08-09)
亦有可聞:漫說拜匣 (2011-08-09) (圖)
心靈驛站:月下看花 (2011-08-09) (圖)
歷史與空間:早期澳門市政體制及澳日貿易的若干問題 (2011-08-06) (圖)
澳門古代地圖 (2011-08-06) (圖)
來鴻:坐看牽牛織女星 (2011-08-06) (圖)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2011-08-06)
文化觀察:宜家的自助理念 (2011-08-06) (圖)
歷史與空間:「伊蘭孛」——中國滿語「活化石」 (2011-08-03) (圖)
古今講台:女媧.伏羲.人類 (2011-08-03)
來鴻:「矢村警長」,走好! (2011-08-03) (圖)
亦有可聞: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 (2011-08-03) (圖)
詩情畫意: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2011-08-03)
歷史與空間:藝賣帝王家 (2011-08-02) (圖)
古典瞬間:食古不化 (2011-08-02) (圖)
心靈驛站:宛如接住一片雨聲 (2011-08-02) (圖)
詞話詩說:CHOK (2011-08-02)
歷史與空間:「湯沈之爭」與清中葉崑劇的衰落 (2011-07-3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