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8月1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林紓的讀書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8-1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青 絲

 林紓是近代文學史上的一位奇才,他不懂外文,卻通過與人合作的方式,讓精通外文的人口述原作,然後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判斷進行筆譯。以這種獨特的譯法,林紓將英、美、西、法、俄等十幾個國家的一千七百餘部名著翻譯成了中文,為當時閉塞的國內讀者打開了另一扇窗戶,起到了開拓眼界、推動意識覺醒的作用,造成了很大的社會影響,由此也奠定了他在文學翻譯事業中的重要地位。這與他深厚的文學功底,豐富的閱覽量,以及讀書方式都是分不開的。

 林紓生於動盪的清末時期,少時也是以舉業為己任,只不過,他的思想並沒有完全受科舉八股的束縛,而是對一切雜書都饒有興趣。因家境貧寒,他長期到同縣的一位藏書家家裡借閱書籍,為了能夠按照約定的日期歸還,他不分日夜地摘抄苦讀,為此染上了肺病,十年間咳血不止,但依然臥床翻閱,殆不輟手。為了激勵志節,鼓舞自己奮發讀書的精神,他在自家牆上畫了一口棺材,旁邊題寫「讀書則生、不則入棺」八字,意為人活在世上就是為了讀書,不如此,活著也就沒有了意義。憑著這股勁頭,博學強記的林紓閱書數萬卷,為他以後的譯文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林紓後來在任國文教員及北大講席時,卻不以自己苦讀多年的經驗現身說法,而是鼓勵學生擇優誦讀。他列出了三本書,要求學生務必熟讀《左傳》、《史記》和《莊子》。此時,林紓已經把讀書的重點由博覽轉為了精讀。

 名列春秋三傳之一的《左傳》,是一部以年為綱、文史結合的歷史著作。《史記》則為中國的第一部紀傳體史書,與《左傳》雖然體例不同,但都是記敘作品中的典範,史書中的精品。而《莊子》是以寓言闡明哲學道理的著作,想像雄奇,汪洋恣肆,變化無端,對後世的作家在文學風格、寫作技巧上,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堪稱論說作品中的圭臬。林紓認為學生只要把這三本書徹底讀透,打好了基礎,不論是敘事說理,還是再讀別的書,都能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

 明代理學家胡居仁說:「讀書雖多,若不精熟,不若少而精熟。書雖精熟,又要實體會,方有得。」認為讀書多卻不能真正掌握,還不如少讀而求精熟,且有實際體會,方有收穫。林紓讓學生讀三本書,就是這一理論的實踐。當然,這並不是說廣泛而不專精的閱覽就是錯的,而是博覽也要有目的性,並非順隨自己的心意亂看一氣,應當在掌握一定知識基礎的前提下,逐步去擴大閱讀的圈子,如此不僅能夠明於去取,也更易由此及彼,融會貫通。

 讀書並不在多,懂得怎樣讀,讀甚麼,遠比讀多少更重要。這就是林紓根據自己多年的讀書經歷總結出的經驗之談。

相關新聞
除了奶茶,還有蛋撻 (圖)
萬千面孔繪於商場 (圖)
用陶瓷 刻劃香港的精神地圖 (圖)
「村鄉」—Zoe Coughlan陶藝作品展覽 (圖)
歷史與空間:古代皇帝的水上娛樂 (圖)
亦有可聞:林紓的讀書法 (圖)
來鴻:一首百年的驪歌 一個不朽的名字 (圖)
詞話詩說:天 眼
百家廊:喝茶(下) (圖)
翠袖乾坤:遊戲機與人力車
海闊天空:二度遊山東
琴台客聚:又一散佚書面世 (圖)
杜亦有道:懷才難遇
思旋天地:春華秋實
詩幻留形:托物喻志的《香港方物誌》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