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嘉美 芝加哥大學學生會副會長(2009/2010) 聯合國學術影響工程美國學生代表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到訪香港的重頭戲,是出席《國家「十二五」規劃與兩地經貿金融合作發展論壇》,並作主旨演講。「十二五」規劃對香港的未來發展有里程碑的意義,其中包括支持香港發展六項優勢產業,在內地拓展合作領域和服務範圍。「十二五」規劃提出的一連串戰略目標,為香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帶來機遇。
近年港府銳意推動的六大優勢產業(即文化及創意(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醫療、教育、創新科技、檢測及認證和環保),其中文化創意產業,超過旅遊業;在2009年文化創意產業對香港GDP的貢獻為4.1%,旅遊業只有3.3%。「十二五」規劃支持香港發展六項優勢產業,為香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帶來巨大機遇。
為香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提供巨大空間
「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增強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大力發展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複製、演藝娛樂、數字內容和動漫等重點文化產業,培育骨幹企業,扶持中小企業,鼓勵文化企業跨地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經營和重組,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推進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推進文化科技創新,研發制定文化產業技術標準,提高技術裝備水平,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興文化產業。」國家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為香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巨大的腹地和空間。
香港「創意產業」的概念出現於1990年代末。2002年香港貿易發展局,發表了第一份關於創意產業的報告。報告估計香港當時約有9萬人從事創意產業,而創意產業的產出約佔本地生產總值的2%。2003年,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委託香港大學文化政策研究中心進行「香港創意產業基線研究」。在該研究報告中,首次按照新的「創意產業」定義界定了香港的十一個行業為創意產業:廣告、建築、藝術、古董與工藝品、設計、數碼娛樂、電影與錄像、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與印刷、軟體與電子計算及電視與電台。
20世紀末以來,全球化的浪潮深刻地改變著世界文明的格局,文明的「地域空間」正在為「世界空間」所取代,全球化的影響已從經濟領域,不斷向文化領域擴散。伴隨著文化產品、文學藝術、文化資本和文化價值觀在全球範圍的自由流動,是各地區、各民族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在全球範圍的激烈碰撞。全新的文化傳播方式給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們直接接觸異質文化提供了最大的機會。香港社會已經漸成共識: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世界潮流所趨,香港不僅不能缺席,更要搶佔先機,打造特色。
按擇優原則訂立重點發展領域
首先,本港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一直以來缺乏發展重點,港府有必要考慮按擇優原則訂立重點發展領域。其實,文化創意產業並非全新的東西,而其中包含許多傳統經濟活動,創意產業的概念提供了一個合時的分析工具,協助我們了解一個嶄新旳經濟現況。目前香港創意產業的十一個行業類別,其中設計、數碼娛樂、電影與錄像等,都與攝影文化密切相關,而攝影文化也是當代許多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基礎或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印刷、出版、影視藝術、多媒體、動漫等。香港的攝影文化不但見證了香港的歷史,也見證了大中華以攝影為表徵的現代視覺文化史。香港的攝影文化巧妙地把東方的藝術概念融會進西方的攝影術之中,嚴謹的構圖、純淨的背景、優美的採光,曾經引領中國內地的攝影藝術,並且融會於當代許多文化創意產業之中。攝影文化是香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個重要基礎與優勢,港府應對之充分重視和支持。
文化創意產業應在大學單獨設專業
第二,文化創意產業牽涉文化、創意與產業三大領域,目前香港各大學科系課程,鮮能培育同時兼具三者知識能力的人才。文化創意產業是跨領域產業,牽涉範圍極大,每一元素都是專業。香港各大學科系課程,文化創意產業應單獨設專業,或在藝術科系中增加商業管理課程,企業管理科系則加強培養藝術涵養,真正進入文化產業後,各種不同專業人才再相互合作即可。而文化創意產業專業教育之外,港府應重視通識教育和推廣教育,包括提出文化教育創新獎助計劃等,鼓勵學校提升藝術通識教育。
向文化創意產業中小企提供政策優惠
第三,香港能否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人才引進、內容建設和政策導向至關重要。港府應給予創新科技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內的中小型企業提供更多政策優惠,向參與發展的企業提供更大誘因,從土地、稅收、投融資、市場准入、人才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特別要引進高層次文化產業人才,只有不斷培養文化產業人才、留住文化產業人才、引進文化產業人才,才能為香港文化創意產業的長足發展奠定基礎;文化產業最重要的兩個功能是附加值的產生和軟實力的形成,其內容建設是核心,香港的文化創意產業內容應當關注青少年一代,並得到主流消費者的認可,才能具有競爭力。
粵港澳三地合作參與國際競爭
第四,香港除考慮個別產業的發展潛力外,還需要兼顧內地不同省市和澳門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政策,令本港文化創意產業企業與內地城市和澳門相互配合。粵港澳文化同宗同源,所取得的成就廣受關注。香港的數碼娛樂、電影與錄像、音樂、表演藝術,廣東的平面媒體、廣播電視、數位出版、印刷出版等,澳門的旅遊業、娛樂文化產業等,都可以參與國際競爭。目前,粵港澳三地已經造就了一批高素質的文藝人才、經驗豐富的文化經營管理人員,以及專業技術人員,今後要促進相互間的協作,優勢互補,共用資源,繼承與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吸納世界優秀文化,建立多層次的文化空間,形成更廣闊的文化市場,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縱深發展。本港文化創意產業企業開拓內地市場不單展示經貿關係的發展,而且過程中更涉及科技合作、專業教育、文化以至非營利性活動的交流。本港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團體有豐富的經驗,可承擔和推動民間層面的交流,建立非官方的交流渠道,對此港府也應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