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今講台:堯舜時的農業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9-07]     我要評論

 ■吳羊璧

 炎帝,神農氏,后稷,都是我們最早一輩教人務農的祖先,人們永遠敬仰崇拜。

 人類是怎樣形成的?在沒有學會耕種之前,那時的人類先祖,可能和其他的動物一樣,只能找自然界現成的東西充飢,在樹林裡採果實,在海裡河裡捕魚,獵取動物,以求肉食。這和其他的動物有多大的分別呢?那時的人類先祖就只能這樣求存。不過,不知道是甚麼重大的原因,使人類的腦子發達得快一些,開始懂得用工具去加強自己求存的本領。這個過程必定很長很長,但在這長長的過程中,學會種植,這是極重大的一個步驟。

 人類學會種植的過程必然很長,不會是一個人或一代人能夠完成的。是一代代經驗的積累,不管是多長的時間,那多少輩的先祖,都可以稱為神農。那個時間太古,太長遠了,今天豐富的考古學識,恐怕也未能夠考證出那是多少千年,多少萬年前的事情。

 不過那時候人類社會一定充滿向上的精神。史書上寫那個時候的最早一輩,學會耕種,充滿歡樂。《山海經.海內經》描寫后稷下葬的地方,是這樣的景象:

 「……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種。鸞鳥自歌,鳳鳥自舞,靈壽實華,草木所聚……」

 這裡,「鸞鳥自歌,鳳鳥自舞」等描寫,非常生動,一片祥和的情景。這裡種的食物種類很多,甚至「百谷自生」,其實未必是自生,但確實建立起一個使食物適於生長的環境。我們的先輩,創建了這樣「百谷自生」「草木所聚」的繁榮景象,食物豐富了,生活穩定了,為人類的偉大未來開了頭。到現在,我們仍然在享受著這成果。

 我們知道,中國古代的朝代,周朝的年代是最長的,《史記.周本紀》就從后稷寫起,第一句是「周后稷,名棄」。棄即棄。他的身世有神話成分。他的母親姜原出野外,有一段神奇的經歷。在野外「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悅)」,踐上了巨人的足跡,就有了孕,生下了這個兒子。起初「以為不祥,棄之隘巷」,但是不管棄在哪裡,牛馬不踐;放到僻靜的山林裡,林中人把他遷到安全的地方;放在冰上,飛鳥飛來以翼遮護著他。這些神奇的景象,使姜原把他收了回來。他在童年,已經像大人一樣有志願,特別喜愛種植。「其遊戲,好種樹麻、菽、麻、菽美。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帝堯聞之,舉棄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

 堯、舜是中國最古的領袖人物,很早,接近神話時期。后稷在帝堯時已經被舉為農師,是歷史上記載的最早一輩農業專家。雖然他的故事近似神話時期,但在歷史上他是確確實實地記錄了下來的,是帝堯時候的農師,很古遠了。我們中華民族就是這樣在古遠時已經發展農業了。

 后稷的後代公劉,在渭水一帶,也把農業發展得很好。《史記.周本紀》上說公劉「復脩后稷之業,務耕種,行地宜」,使得人民生活大為改善,「居者有畜積,民賴其慶。百姓懷之,多徙而保歸焉。周道之興自此始。」那時產生了很好的社會風氣,「入界,耕者皆讓畔,民俗皆讓長」。附近地方的人,有什麼爭執,都到周國來求決,但是未見西伯,已經被那裡的風氣感化了,「相謂曰:吾所爭,周人所恥」,於是「俱讓而去」。周朝就這樣興起。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董小宛魂歸何處(上) (2011-09-07) (圖)
古今講台:堯舜時的農業 (2011-09-07)
開卷有益:現代愛情故事的陰冷氣息 (2011-09-07) (圖)
豆棚閒話:不動,則肉身不痛 (2011-09-07)
詩意偶拾 (2011-09-07)
歷史與空間:文人救美美文人 (2011-09-06)
生活點滴:又是秋日採菱時 (2011-09-06) (圖)
來鴻:母親的芭蕉扇 (2011-09-06)
豆棚閒話:無視新機 (2011-09-06) (圖)
歷史與空間:幕末豪傑傳─新選組與天才美劍士沖田總司 (2011-09-04) (圖)
文化觀察:挪用與創見 (2011-09-04) (圖)
試筆:星 願 (2011-09-04)
短載:我們這些山上來的人 (十) (2011-09-04)
歷史與空間:扭曲的惜才 (2011-08-31) (圖)
古今講台:炎帝神農氏 (2011-08-31)
心靈驛站:靜靜的銀 (2011-08-31) (圖)
生活點滴:在漢江邊聽歌 (2011-08-31) (圖)
古典瞬間:優入聖域的袁崇煥 (2011-08-31) (圖)
版面變更: (2011-08-31)
歷史與空間:秀才人情一棺蓋 (2011-08-3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