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四學制進入第3個年頭,新學制下首屆中六學生於明年3月參加中學文憑考試,跟末代高考生一起爭奪大學學位。部分學校和學生對新學制感到無所適從,少數不願成為「白老鼠」的學生更索性「跳船」,離校改赴外國升學。
筆者暫且不討論教改政策,但一些學生和家長對新高中學制滿腹疑慮,其實是由於他們不了解如何達到學制下的某些要求,例如如何規劃「學生學習概覽」(SLP),以及如何在選科時打破文科、理科、商科的界限,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科目等。
新學制重全人發展
新高中學制的精神是為學生提供均衡的學習模式,推動全人發展,避免學生只側重考試成績。為人父母的冀為子女打好基礎,四出找尋合適的教育中心。博雅教育的理念是循各方面豐富學生的涵養,包括性格發展和多角度思維,著重訓練學生的軟技能,培養他們的創意、分析和應變能力。報讀外國頂級大學的學生固然要具備這些素質,在本地升學的學生也不能忽視這方面的培訓,否則便難以開拓國際視野,發展沒有桎梏的思想領域,在大學或職場面試中脫穎而出。
舊制考核因循守舊
儘管香港過往沿用英式學制,但卻沒有掌握英式教育的精粹,考核學生的方式因循守舊,以致學生缺乏邏輯思維。有些學生在香港高考取得多個A,也不獲牛津、劍橋等學術殿堂錄取,就是由於他們只精於應付本地考試。朋輩對不受教改規限的直資學校趨之若鶩,正是由於這類學校可以引入國際化教育模式。誠然,直資學校的學費並非大部分家庭能夠負擔,官津學校的學生也可以出類拔萃,問題是家長是否懂得令子女得到全人發展,加強他們的競爭能力。
因材施教終身受用
有些新一代家長在孩子呱呱落地那一刻,已開始為孩子的教育費煞思量,四出打聽哪些playgroup(以學前幼童為對象的收費遊戲小組)較好、哪間幼稚園跟名牌小學有聯繫,又安排他們參加大量興趣班;到孩子升讀中學,又不惜大灑金錢,讓他們參加由所謂補習天王、天后主理的課程,爭取在公開試多拿幾個A。
不論是興趣班還是學術課程,密密麻麻的學習時間表也容易導致孩子囫圇吞棗,更遑論要他們全面發揮自己學懂的技能和知識;只有為子女的教育路定下長遠規劃、針對子女的特點和長處培養他們洞察世界的能力,才能令他們終身受用。 ■理大香港專上學院講師 陳永傑
網址:www.hkcc-polyu.edu.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