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世行和IMF聯合發展委員會舉行會議。 新華社
歐洲近年在國際舞台影響力漸弱,債務危機再次吸引全球聚焦歐洲,德、法等主要國家在應對危機之際,卻有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之感。風水輪流轉,以往不被看好的新興國家,現在搖身一變成為「打救歐洲」的希望,但當中有危亦有機。
新興經濟體金磚五國高調承諾救市,目前雖未有明確措施,但已掌握一定主導地位,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當然,新興國家與歐洲唇齒相依,後者有難絕不能坐視不理。然而,金磚五國成員因國力等因素,立場並非完全一致,歐債問題複雜而具爭議,如何協調難度甚大。
美「泥菩薩過江」 自身難保
歐美經貿頻繁,若歐洲陷入衰退,美國出口必定首當其衝,在當地的投資亦會「凍過水」。美國現時失業率高企,經濟一潭死水,猶如「泥菩薩過江」。財長蓋特納咬牙切齒促請歐元區盡快採取果斷行動,只擔心被人家拖累至難以翻身,難怪歐元集團主席容克暗示,不欲與美國商討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問題。然而,歐美關係緊張根本無助打破困局。
英國一直未加入歐元區,看似有先見之明,但歐債問題來勢洶洶,亦不能獨善其身。與美國情況相似,歐洲經濟一旦倒下,英國各行各業生存空間只會收窄,不景氣氛將加深社會矛盾。有經濟學家更預料英國難逃雙底衰退。
評級機構攪亂 防不勝防
國際評級機構上周接連降低意大利及多家歐洲銀行的債務評級,衝擊市場。評級機構攪局早有前科,其落井下石的手法更是防不勝防。歐元區領袖正陷技窮的尷尬局面,評級機構乘機推波助瀾,前景不容樂觀。 ■曾憲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