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今講台:烏蘇里江船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9-21]     我要評論

吳羊璧

 我在查地圖,找尋烏蘇里江。

 有一首民歌很好聽,好些獨唱家在灌錄唱片的時候常常會收入這個曲目,這首歌叫做《烏蘇里江船歌》。

 說起來,這首好聽的旋律伴隨我幾十年了。我常聽郭頌的獨唱,也有改編成小樂隊的演奏,自己也常小聲地哼。小聲地,因為我的唱歌水平實在太低,不好大聲唱,不要把美麗的歌曲唱歪了。

 忽然想起,喜歡這首曲子幾十年了,可是烏蘇里江在哪裡呢?卻沒有了解過。

 從風格上說,好似是東北那一帶的民歌。豪放而又婉轉細膩。

 終於查到了,是在黑龍江省,其實我的地圖不夠詳細,地圖上找不到烏蘇里江,但文字的資料說松花江下游有一片「三江平原」,是松花江、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下游相會之地。這樣,大致也就明白了。烏蘇里江的水產大概相當豐富,魚很多,這首歌的歌詞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那是一片歡樂的豐收景象。赫哲人是生活在那裡的少數民族。烏蘇里江有山,有藍藍的江水,有大頂子山。赫哲人唱道:「白雲飄過大頂子山,金色的陽光照船帆……」唱出了一個歡樂的環境。

 民歌,在民間唱,很自然,是唱勞動,唱生活,唱出希望與樂觀。

 當我在輕輕哼這首歌的時候,烏蘇里江好像就出現在我眼前。烏蘇里江,長又長,波瀾起伏,這裡的赫哲人自然積累了長年的打漁經驗,大頂子山下的自然環境伴著他們一生,每個赫哲人都是老練的好手,他們臉上有笑容,船上總是魚滿艙。我始終沒有去過烏蘇里江,但是當我的腦子裡縈迴著美麗的船歌的時候,也就彷彿已經在烏蘇里江上放歌。一首歌,使我對一個陌生的地方、河流,覺得親切如家鄉。

 民歌就是民歌,人民唱的歌。唱自己的生活,唱自己的感受。我喜歡民歌,喜歡各地的民歌,我們的國家這麼大,各處人民有各處的生活,各處的民歌自然地反映出那裡的生活、歷史、人民的性格,凝結出人們喜歡的曲調。民歌經過那麼多人的傳唱,流傳下來,已經經受了千錘百煉。

 烏蘇里江船歌給我們帶來了活躍的江上景象,那是生活的綜合體,有豪放的放歌,「烏蘇里江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瀾」,也有呼喚著心上人深情盪漾的「啊啦嘿妮娜……」。嘿妮娜是心頭的姑娘,愛情也是赫哲人生活的一面。我現在以自己的想像構成了一個個烏蘇里江的畫面,希望有一天來到烏蘇里江上,看一看真正的烏蘇里江是怎樣的動人。

 說到江河,壯闊或優美的江河,都格外令人心醉,喜愛加以歌唱。我們是炎黃子孫,壯大雄偉的長江、黃河、松花江等等,都載滿人們的歌聲。烏蘇里江我未去過,但記得一次旅行,來到松花江畔的時候,團友們就紛紛唱起:「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現在的年輕朋友未必熟悉這首歌了,但經歷過抗戰年月的一輩人(像我這樣的老頭兒),在那抗戰的歲月中無時無刻會哼起這首歌,唱起這首歌。那時候唱,「哪年哪月,才能回到家鄉」(因為東北那時首先淪陷),現在不再有這樣的感慨了。現在是,每一個人想到家鄉,都在祝福家鄉美好,更美好。松花江,烏蘇里江,我在這裡深深地祝福。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文人相親王士禎 (2011-09-21) (圖)
古今講台:烏蘇里江船歌 (2011-09-21)
古典瞬間:韓熙載避相 (2011-09-21)
來鴻:溫婉的笑容 (2011-09-21) (圖)
開卷有益:創意的精妙——讀珊珊的《跟著創意走》 (2011-09-21) (圖)
歷史與空間:爭奪帝業的輿論工具——預言 (2011-09-20) (圖)
豆棚閒話:小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011-09-20)
來鴻:品味上海 (2011-09-20) (圖)
心靈驛站:突然而至的花開 (2011-09-20) (圖)
亦有可聞:閱讀無貴賤 (2011-09-20)
歷史與空間:十六到十九世紀荷蘭人眼中的中國 (2011-09-18) (圖)
熱點詞評:爵 士 (2011-09-18) (圖)
文藝天地•浮城誌:再 見 (2011-09-18)
文藝天地•短載:我們這些山上來的人(十二) (2011-09-18)
文藝天地•詩意偶拾:紀念建黨九十周年 (2011-09-18)
歷史與空間:示 範 (2011-09-14) (圖)
古今講台:太陽公公 (2011-09-14)
豆棚閒話:讀書以致用 (2011-09-14)
生活點滴:去海南看那藍藍的海 (2011-09-14) (圖)
心靈驛站:隱 居 (2011-09-1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