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 「宋慶齡故居」。 網上圖片
陶 然
那年冬天到上海,就住在淮海中路的一家酒店,早上散步,走過「宋慶齡故居」,掛著牌子,但大門緊閉,當時就暗想:還沒對公眾開放吧?
沒想到這次終於還了心願。我在門外的宋慶齡漢白玉坐像前照像,但見那笑容溫婉,為花草所圍繞,我竟徘徊不去了。等到驚回首,他們已經進入那德國式紅頂白牆船型小樓。我趕緊趕去,入口處有一間小房,人們必須先套上塑膠鞋套方可進入。可見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居受到的護衛。
這座樟樹環繞假三層的歐式洋房,始建於1920年,宋慶齡1949年遷居於此,這裡一直是她的家,一直住到她1981年去世為止,是她一生中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這裡成了她從事國務活動的重要場所,留下了許多文物,見證她當年歲月。蔥蘢蒼翠的院落,底層是客廳、餐廳和書房,房間裡陳列著國內外友人贈送的擺件和風景油畫,牆面上掛著她和中外名人的合影。我因為出生萬隆,自然在眾多的文物中特別留意當年印尼總統蘇加諾,他贈送給宋慶齡的短劍就擺放在那裡;但兩人都已先後故去,只有東西依在,有物是人非的感慨。登上二樓,是宋慶齡的臥室、辦公室和保母的臥室。臥室裡的籐木傢具是宋慶齡父母送給她的嫁妝,壁爐上的八音鐘沉默不響,永遠停留在晚上八點十八分,宋慶齡心臟停止跳動的時間。
參觀之後,我的感覺是,比起現今的豪宅,這洋房實在算不了甚麼,連浴室也很小,但回想一下,不能如此簡單類比,畢竟時代不同了,何況這裡還保存大量孫中山、宋慶齡的珍貴文物,如手稿、信函、生活用品等,包括他們的婚床等,一切陳設依然保留她生前的樣貌,那才是真正的無價之寶!忽然想起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紀念,就感到特別有意義。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宋慶齡以國家副主席身份訪問印尼,曾到我母校萬隆華僑中學,我作為一個乍上中學的學生,人山人海中遠遠望見她,留下深刻印象。後來回北京了,不斷在新聞紀錄片中和她遭遇,就是沒有遇見她本人。她的傳聞倒聽說一些,但從不認真追蹤。這次見到,已是另一種環境另一種心情另一種故事了!但無論如何,宋慶齡作為一位偉大的女性,是確然無疑的了。恰好,送她撰文的彩色畫冊,正是由中國福利會出版社出版,而宋慶齡生前,是中國福利會主持人。我在那一片筆墨江山裡留連,傾聽時間汩汩流過,一派悠然,思前想後,我以為,這多少似乎都有點冥冥中的因緣吧!
據說,物什雖然沒有生命,但跟主人處久了,也會沾染其氣息,或者靈氣。故居處於人來車往的鬧市,卻依然沉靜溫婉,不為塵囂所擾。這鬧中帶靜的環境,真讓人懷想不已!
(「秋日上海」之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