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朗天
《竊聽風雲2》上映之後,關於片中股票買賣不符現實的指摘不絕於耳。凡股票價位之後的小數位及古天樂拿著股票到股票行即時買賣的情節等,都為人詬病,被指犯了港產片資料搜集不足,不夠專業的通病。
不過,看過杜琪峯新作《奪命金》的,如果採取同一套標準,只會氣死多一次。保證吐血量比看《竊聽風雲2》時更多。
《奪命金》和《竊聽風雲2》奇異地在2011年構成一個互為表裡的組合。杜導曾表示不滿《無間道II》「抄襲」《教父》,今回和麥莊配有此對話,當然不會是故意為之。兩片的關係,不全因為同為涉及本地金融買賣,更不全因為均由劉青雲擔任主角。兩片共同表現、無悔擁有的,其實正好是港產片「乜都敢死」的精神氣勢。
《奪命金》是一部黑色喜劇,片末出現《大時代》式「大奇蹟日」般的股市升跌逆轉,除了有向韋家輝致意的傾向,主要還是義無反顧地繼承將生活戲劇化,以誇張以至不適當的誇張創作手法暴露事情「本質」。在不少非港人眼中,這種誇張或多或少帶上黑社會的味道,人物的說話方式、行為表現、思想傾向,都有張狂和耍氣燄的痕跡。杜琪峯的處女作叫《碧水寒山奪命金》(1980年),一部由劉松仁及鍾楚紅主演的武俠片。正如本欄曾指出,不少港片的底子都是武俠片(秘密會社、江湖……),《奪命金》表面上和舊作關係不大,但背後其來有自的誇張傾向,有可能導致捉錯用神的批評。
《竊聽風雲2》充滿「專業相」,《奪命金》則擺出「諷喻格」。後者有如為所有港式氣勢自設後路。「我們不能(太)認真看港產片……」彷彿有一把聲音反覆在我們耳邊提醒。「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奪命金》用上帝角度嘉獎了「脫離時代」的「義氣仔女」,港產片可同樣為此「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