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在政法大學讀書,伍禮賢認為自己在課堂內外都獲益良多,到太陽村探訪孤兒,更讓他學習從人性化的角度看法律。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香港和內地採用不同法制,隨著兩地往來日益緊密,對內地法律及社會有認識的港人成為商界重點招攬對象。看準這樣的趨勢,港生伍禮賢慕名到北京的知名學府──中國政法大學修讀法律系,為從事兩地投資分析員鋪路。
伍禮賢在政法大學文商經濟法學院攻讀法律系,回想幾年的大學生活,他認為自己在課堂內外都獲益良多。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三年級的時候從全校幾千份申請書中脫穎而出,成為首批參加「國家創新性實驗計劃」的大學生。那伍禮賢到底如何將法律創新呢?他表示︰「我們當時研究的是香港與內地的逃犯移交制度,這雖然不是大家所想像的甚麼大發現,但在當時確是一個新鮮的議題。」
探望重犯遺孤 人性角度學法
在不少人眼中,法律是高深、枯燥的學科,學生總被迫對著厚厚的法律典籍,但伍禮賢認為,法律系也有趣味的一面,「雖然有些科目比較困難,但一些科目像科學鑑證、犯罪心理等,其實都很有趣」。除了平日的學習,他還參與義工服務,以人性化的角度看法律,「我們會去太陽村探望孤兒,這些孤兒都是因為父母被判死刑或終身監禁,以致無人照顧」。
體驗異地文化 訓練酒量應酬
有人說,離鄉別井升學,體驗當地的生活有時比讀書更為重要。初到北京,伍禮賢已有不少體會︰北京交通擠塞嚴重,15分鐘的車程變成以小時計;在香港生日大多由朋友出資慶祝,在內地卻要壽星請客;北京的「純爺們」酒量驚人,「記得有一次生日,大家喝白酒助慶,由於白酒後勁很強,最後我醉得要同學抬回宿舍」。伍禮賢笑言自己在北京多年,已從不懂喝酒被「訓練」到有一定酒量。
掌握兩地法制 利求職工作
此外,內地學生的刻苦上進,也令他有深刻的反思,「有些內地生家境欠佳,日常生活十分節儉,但他們並不自卑,反而很努力上進,令我覺得他們很頑強,這些可能是我在香港讀書所難以體會的」。
2009年從政法大學畢業,伍禮賢回港後迅即找到工作,從一開始做文員,到現在做分析員,他認為內地學歷並沒有造成求職障礙,反而是他的重要資產,「很多兩地企業的僱主都想聘請一些對內地有認識的人」。此外,其法律系的背景,也令他在草擬公司合約時發揮了具大作用。現在不少律師事務所都需要同時掌握香港和內地法制知識的人才,他建議有志在這方面發展的港生可到內地求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