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行 資深評論員
黃毓民說「考慮」不再擔任「人民力量」領導層,不再選立法會,這樣的說法,他與陳偉業不知已說過多少遍,在「五區公投」時他們不是也說過由新人補選嗎?結果怎樣?黃陳兩人權力慾極重,這樣的人是不可能離開權力,不可能離開支持者的歡呼,不可能離開傳媒的鎂光燈,退出云云不過是以退為進的伎倆,待風頭過去後,再出來也不遲。
「人民力量」立法會議員黃毓民因涉嫌在台灣打民主黨中常委馮煒光,引發社會輿論的批評,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其評分在立法會議員中跌幅最大,反映了社情民意對於黃毓民等暴力行徑的厭惡。雪上加霜的是,過去被黃毓民視為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民主黨,這次竟然全面反擊,副主席單仲偕、立法會議員黃成智全部披甲上陣,而將事件交到立法會討論,目的顯然就是要在立法會上譴責黃毓民,給「人民力量」來一個重擊。
民主黨反擊有民意支持
在事件中,雖然「人民力量」及其同路人紛紛指斥馮煒光是抽水,黃毓民根本沒有擊中他,而馮還是在言語上挑釁在先,所以不應將責任都推到黃毓民身上。固然,馮煒光在事件中也有責任,而他早前已就自己的言論道歉。但不論是基於什麼原因,以暴力及粗暴言語去侮辱他人,都是本港社會價值所不容許的,尤其施暴者是立法會議員,動武的場地更在台北,令本港形象受損。馮煒光說了不合適的說話,黃毓民大可據理反擊,要他道歉,但他卻以一貫的暴力手段,以「爛仔」手段去狙擊馮煒光,最終引發這次打鬥鬧劇,肯定是要付上政治責任,哪管馮煒光是否真的「插水」,哪管民主黨是否借題發揮,但市民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是毫不含糊的。
在事後的輿論民情之中,其實也說明黃毓民的行徑不得民心。所以,民主黨才敢於全面反擊,當中一方面是出於對「人民力量」過去狙擊行動的反撲,顯示民主黨不會姑息任何暴力行徑的決心;另一方面其實民主黨也是看準民意的走向順勢而行。就如當年拒絕參與「五區公投」一樣,民主黨都是跟隨民意而行。現時社會主流意見肯定不希望見到暴力風氣蔓延,見到子女星期六、日竟跟著「人民力量」四處鬧事示威,更擔心社會的和諧穩定受到損害。「人民力量」、社民連、公民黨等激進反對派在區議會選舉中全軍盡墨,議席拾級而下,正是民意對暴力政黨的懲罰。民主黨正是看準這種民情,於是借這次打鬥事件全力向「人民力量」開火,既可打擊「人民力量」及黃毓民,也向市民顯示其絕不縱容暴力的形象,打的是一石二鳥的如意算盤。
打「悲情牌」圖轉移視線
無可否認,「人民力量」在這次事件中是最大輸家,首要的工作是如何止蝕,如果黃毓民確真清白,自然應全力要求台灣當局取回當日閉路電視的影片,將真相呈現於人前,但至今雙方都未能提出確鑿證據,即是變成無頭公案,於是唯有靠「政治化妝」將損害減至最低。所以,黃毓民在記者會上明顯是大打同情牌,先說自己為爭取民主付出了多少代價,為了香港的民主進程他與陳偉業如何勉為其難地擔當立法會議員;接著更說事件損害「人民力量」形象,正慎重考慮退出「人民力量」執委,和今年不出選立法會云云。黃毓民的說法表面訴之以情,實際不過是政治計算。很簡單,如果他怕自身的暴力行為影響「人民力量」而要退下來,這樣他不知要退下來多少次,他的暴力行徑引發眾怒不是第一次,有哪一次不是受到千夫所指,為什麼以前不退下來,現在又裝模作樣的說要退出?
原因是這次他真的承受了壓力,既有來自輿情的壓力,也有來自黨內的壓力,他知道如果再以過去「硬碰硬」的方式不易過關,於是改打「悲情牌」,沒有再說自己有沒有打人,反而是說自己過去受到多少委屈,現在更考慮退下「人民力量」領導層,令外界沒有繼續狙擊的著力點。然而,事件中他一直只說是「考慮」,最終如何根本不得而知,而他就算不擔任「人民力量」領導層,難道他的影響力就會消失嗎?這顯然是不可能。再如他說「考慮」不再選立法會,這樣的說法他與陳偉業不知已說過多少遍,在「五區公投」時他們不是也說過由新人補選嗎?結果怎樣?黃陳兩人權力慾極重,這樣的人是不可能離開權力,不可能離開支持者的歡呼,不可能離開傳媒的鎂光燈,退出云云不過是以退為進的伎倆,待風頭過去後,再出來也不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