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2月1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名人薈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文化名人面對面:道不盡的悲喜 李國修的戲劇苦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2-1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台灣戲劇作家李國修,集編、導、演及劇團負責人於一身。他曾參與「蘭陵劇團」、「表演工作坊」的演出。1986年創立「屏風表演班」,現任「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自1976年起,他發表了如喜劇《三人行不行》等三十六個舞台劇作品,最近演出的作品為個人半自傳作品《京戲啟示錄》。

 李國修幾乎將半生歲月奉獻給最鍾愛的「屏風表演班」。2007年5月,他接受第七屆「相約北京」百年話劇活動的邀請,「屏風表演班」第一次前往北京,在解放軍歌劇院演出了改編自《哈姆雷特》的《莎姆雷特》。那兩場演出非常成功,北京的觀眾全體起立鼓掌,謝幕長達十分三十秒。「我是一個性情中人,很容易傷感和感動,當時我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感動和激情,結果淚灑舞台。當觀眾起立鼓掌時,我覺得是對我們的禮讚,有一點承受不起,所以在謝幕的時候我忍不住掉下淚來。」

大師的戲劇人生

 李國修真情流露,他的人生便是一齣戲。他認為戲劇的微妙之處在其反映人生、濃縮人生。不管是短是長,把各個階段濃縮起來看的話,十歲的你、二十歲的你、三十歲的你,都充滿戲劇性。人的性格有時候會跟血型有關。李國修說自己是A型血,比較悲觀、沉默、優柔寡斷,總是帶著悲觀的心來看世界、看社會。「我把這樣悲憫的心埋在心裡最深處,開始創作喜劇,因為我覺得給大家帶來歡樂也是一種功德。喜劇其實是一種能力,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我常常碰到一些人,他們以為自己在做喜劇,但我發現現實中他們根本不會講笑話,沒有幽默感,所以他們的喜劇不好笑。」他認為喜劇不只是戲劇表演,人在生活裡要達觀、要豁達,才能夠表現其機智跟幽默,真正做到「笑中有淚,淚中帶笑」。

悲喜沒有絕對的分野

 這個悲觀的人很少在戲劇中流露其負面情緒,他總是用笑聲包裝一切,但這並不代表他希望人們將其戲劇定形為喜戲。「去年的十月六日是『屏風表演班』廿五周年。這二十五年來,我們有些作品還無法定位,這個是蠻重要的,當你定位的時候就定型了,定型的時候就令觀眾誤解,以為李國修的作品就是喜劇了,這樣說就會有一種檔次之分。」

 很多人認為喜劇一向是不入流、不上檔、不嚴肅、不正經的,其實這是一種偏見,喜悲之間不能因為悲劇能夠將檔次昇華,而喜劇就做不到。一個好的戲劇作品要包含四種元素,第一是對人心現象的呈現及反省;第二是對人性的批判或涵養;第三是對人性的挖掘程度;第四是技巧與形式的講究。「一個作品包含了這四種元素就是一個好的作品。像『屏風表演班』的《莎姆雷特》是情境喜劇,觀眾起立鼓掌,是因為它對人性的刻畫捉摸得非常深刻。演出這樣的一個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王子復仇記故事,創作的形式是悲劇加悲劇,負負得正,就會變成一個喜劇。你看到它外在的喜劇包裝,而內在這些人怎樣去面對困難?如何衝破困局?就是人性光輝的一面,為這個劇帶來張力。」

在戲劇中尋找自我

 李國修曾經說過,「一心給別人帶出笑聲的人,其實內心最苦」,也說「人一輩子只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圓滿了」,而這一切都是緣於他對人生、對父親的反思。

 1996年「屏風表演班」十周年,李國修發表了一個半自傳作品叫《京戲啟示錄》,這個作品跟他的成長背景有直接關係。1986年剛創立「屏風表演班」時,他憑著小聰明和小智慧,想像力和幽默感,創作了非常多的作品。「我喜歡檢討和反省自己,那時候我發現自己寫了十年舞台劇,沒有一個作品跟我的成長背景有關,便嘗試回想是誰給我這麼大的力量?所以當屏風十周年時,我決定追本溯源,追尋過去。」

 李國修生於1955年,1996年他四十一歲,這時,他開始回看前半生,緬懷父親跟他的關係。「十四歲唸初中二年級的我,是非常膩煩和叛逆的。一天放學回家,我跟爸爸說:『爸爸,你做了一輩子戲靴,沒有發過財,你幹嘛不改行?』這話包含了我對父母的一種不滿和抱怨,當時父親正在做戲靴,他放下手上的工具答道:『你爸爸我從十六歲開始做學徒到今天,就靠著這一雙手,養活你們五個小孩,你們哪個人曾少吃一頓飯,少穿一件衣裳?我為甚麼要改行?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圓滿了!』」

 那一年十四歲的他把這一句話記在心裡,沒有繼續跟父親辯駁。在1986年創立「屏風表演班」時,他先走自己的風格特色,十年後回頭一看,發現自己把最重要的東西給丟掉了,就是父親的那種精神。「所以那年我決定寫一個半自傳的作品,就是《京戲啟示錄》。戲裡我飾演我自己的父親,『知子莫若父,知父莫若子』,我要回到我父親的生命和思想裡,在戲中我還安排另外一個演員演過去的我,在舞台上重現父親跟我的對話,可想而知我的心是多麼的沉痛。」

 「我覺得人生有些時候,你說枉然也好,枉費也好,或是終於領悟了也好,我到了四十一歲以後,才決定要做這件事情,揚名聲以顯父母。」人生是一段不斷尋找自我的旅程,在不同年齡、時間、空間,一直在尋找自己,所以他借著為「屏風表演班」創作戲劇,透過每個作品跟自己對話。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普通話台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華夏之聲聯合播出之《文化名人面對面》。節目逢星期日下午三時至四時在普通話台播放,港台網站(rthk.hk)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

相關新聞
戲劇大師李國修(上) (2012-02-11) (圖)
文化名人面對面:道不盡的悲喜 李國修的戲劇苦旅 (2012-02-11) (圖)
名•飲食:新年才吃到金蠔 (2012-02-11) (圖)
名•國際:在香港遇上遨遊天地間的瓷畫家 (2012-02-11) (圖)
文化名人面對面:畢淑敏 文學的白衣天使 (2012-02-04) (圖)
名.飲食:輕輕鬆鬆浸發花膠 (2012-02-04) (圖)
名•國際:傅高義 看中國現代化總設計師 (2012-02-04) (圖)
文化名人面對面:字如其人 德藝雙馨 澳門書法家連家生 (2012-01-28) (圖)
連家生簡介: (2012-01-28) (圖)
連家生書法作品 (2012-01-28) (圖)
名.文藝:胡燕青 一切都是創作 (2012-01-28) (圖)
09年獲浸大「教學人員傑出表現獎」 (2012-01-28) (圖)
名.文藝:碩果僅存的金飾師傅黎鉅泉 (2012-01-28) (圖)
名.文藝:舞台上情話 毛俊輝 (2012-01-21) (圖)
毛俊輝簡介 (2012-01-21) (圖)
名.國際:80後的日本花道 木村貴史 (2012-01-21) (圖)
名.熱話:一百人地球村中的伍廣圖 (2012-01-21) (圖)
文化名人面對面:從黃土高坡走出來 陝北歌王 王向榮 (2012-01-21) (圖)
王向榮簡介: (2012-01-21) (圖)
名.文藝:大師手上 金箔紙藝化成龍之九子 (2012-01-2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名人薈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