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2月4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名人薈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文化名人面對面:畢淑敏 文學的白衣天使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2-0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畢淑敏與記者合照。

 畢淑敏─國家一級作家、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她棄醫從文,拿起筆從另一個角度關注生命。這樣的選擇讓畢淑敏的文字與別不同,對生命的思考和關懷特別深。她的著名作品包括處女作《崑崙殤》、《畢淑敏文集》十二卷、《孝心無價》、長篇小說《紅處方》和《血玲瓏》、中短篇小說集《女人之約》,以及散文集《婚姻鞋》等。

 畢淑敏曾在演講中提到在其旅行生活中,不丹是很重要的一章。這個位於中國與印度之間,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的內陸國,經濟相對落後,但其快樂、幸福指數卻是亞洲之首。

溫飽是幸福的起點

 普通人對幸福的定義大多是圍繞著工作順利、婚姻和諧等事,更多人或許覺得有錢便等於幸福,但畢淑敏對「幸福」有不同的解讀。「我覺得幸福的感覺是一個哲學問題,我們為甚麼要活著?就是為了讓自己幸福,也盡可能讓別人幸福。上一次聽到經濟學家茅于軾先生對幸福的闡釋,他說一個人有責任讓自己的幸福最大化,政府也要讓人民幸福,我就特別贊同。」她認為幸福的先決條件是解決溫飽問題,因為溫飽還沒解決時,會覺得幸福是一個遙遠的詞彙,如果一個人連肚子都沒填飽,身上沒有禦寒衣物,晚上也沒有安全的住所,他一定不會覺得幸福。

 當滿足了這些基本需要後,擺在人們面前的問題,就是怎樣去讓自己過得更幸福,並讓自己周邊的人幸福,這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問題。幸福不僅是要吃好、穿好,也不僅是要有一個安居之所,它還有很多精神層面上的問題,這些都是每個人要面對的挑戰。

幸福是對生活的觀察

 在不丹有一種關於幸福的指數測試,畢淑敏看過問卷內的問題,覺得很感動。當中有一條問題是問:「你可知道你曾祖父母的名字?」她後來和出卷的人談起,問他們為何覺得幸福和這條問題有關,也問過一些內地的朋友,因為除了那種名門望族、祖上業績顯赫的人才可能會記起曾祖父的名字,其他人或許連爺爺的名字都不清楚,更遑論知道曾祖父的名字,至於曾祖母的名字幾乎沒有人知道。

 「我想背後有兩個原因:其一是那時候的父母根本沒有名字,其二在傳統上我們確實有問題,一個人的幸福不僅是這一代的問題,你要知道自己家族的歷史,知道自己的祖先。現在很多人已經沒有關注家族歷史的傳統,這是個很重要的提醒──提醒我們要熱愛自己的文化與民族。」

 問卷內還有一些問題如「你知道你家周圍那些植物的名稱嗎?」「那些樹、草和花的名稱,有些人可能會知道。但我曾試過問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他們只會籠統地答那是樹和花,因為他們太忙了。」人類和大自然有很密切的關係,特別是在城市裡,周圍的花和樹已經很少了,如果人們連這些僅有的花和樹也不曾留意過,對環境欠缺觀察,不重視細微的事物,那幸福指數自然相對較低。

 另外,問卷內的問題還包括「你一年之內參與過多少次慈善活動?」和「你曾看過多少本書?」等。這份問卷有幾百條問題,涵蓋甚廣。「我覺得它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顯示我們除了要提升經濟競爭力、在物質條件方面有所改善外,也更要關注一些看起來好像微不足道,但和我們幸福感覺有密切關係的問題。」

不要拒絕談論死亡

 畢淑敏對幸福有不同的體會,她的作品也透露出其對生死的一些看法,她也特別關注死亡這個議題,希望透過作品讓更多人明白生死,懂得怎麼去生活。一般來說,西方人不太忌諱談死亡,但中國人在傳統上卻不願意接觸這個沉重的議題。「每個人都必然會面對死亡,這是毫無疑問的。對這樣一個必然的結局,傳統上我們對它好像很忌諱,覺得死亡是一種失敗、人生悲涼的結局、一個恐怖的過程,甚至和孤獨、冷漠、醜陋及骯髒相連。」她覺得把每個人最終的結局定義在一個大框架裡,是對生命的不敬,並且不尊重自己。

 「每當一個孩子出生,我們會非常高興。死亡亦是一樣,不一定要覺得高興,但要明白這是必然的定律。如果世界上的人都不死的話,現在人口應該有幾百億了。所以,如果我們以歡欣的態度去迎接新生命誕生,那我們起碼要以平靜安詳的態度去面對生命的終結,這是我特別想傳達的一個訊息。」

 儘管知道難逃一死,但是生命本身的過程還是值得珍惜的。「我必須聲明,這並不等於我認為這世界是醜惡的、是我不知道的,因為看不出來,所以不會寫。其實不然,是因為我對人性還抱有希望,希望大家都能有價值、有把握、有尊嚴地度過一生。」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普通話台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華夏之聲聯合播出之《文化名人面對面》。節目逢星期日下午三時至四時在普通話台播放,港台網站(rthk.hk)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

 畢淑敏生於新疆伊寧,是中國當代女作家及註冊心理諮詢師。她在文革期間被分配至西藏阿里軍分區,歷任衛生員、助理軍醫、軍醫;在西藏高原當兵11年。1980年轉業回北京後,曾擔任內科主治醫師、衛生所所長。她在1987年發表處女作《崑崙殤》,1991年獲北京師範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994年短篇小說《預約死亡》發表後,奠定了她在中國文壇的地位。2009年,她接受中央電視台邀請,在「百家講壇」節目中錄製「關愛心靈」系列講座。

相關新聞
文化名人面對面:畢淑敏 文學的白衣天使 (2012-02-04) (圖)
名.飲食:輕輕鬆鬆浸發花膠 (2012-02-04) (圖)
名•國際:傅高義 看中國現代化總設計師 (2012-02-04) (圖)
文化名人面對面:字如其人 德藝雙馨 澳門書法家連家生 (2012-01-28) (圖)
連家生簡介: (2012-01-28) (圖)
連家生書法作品 (2012-01-28) (圖)
名.文藝:胡燕青 一切都是創作 (2012-01-28) (圖)
09年獲浸大「教學人員傑出表現獎」 (2012-01-28) (圖)
名.文藝:碩果僅存的金飾師傅黎鉅泉 (2012-01-28) (圖)
名.文藝:舞台上情話 毛俊輝 (2012-01-21) (圖)
毛俊輝簡介 (2012-01-21) (圖)
名.國際:80後的日本花道 木村貴史 (2012-01-21) (圖)
名.熱話:一百人地球村中的伍廣圖 (2012-01-21) (圖)
文化名人面對面:從黃土高坡走出來 陝北歌王 王向榮 (2012-01-21) (圖)
王向榮簡介: (2012-01-21) (圖)
名.文藝:大師手上 金箔紙藝化成龍之九子 (2012-01-21) (圖)
名.飲食:買哪種花膠最穩陣? (2012-01-21) (圖)
張頤武 堅持現代文化引領 傳播中國核心價值觀 (2012-01-16) (圖)
從搶購大白菜到追逐時尚消費提升幸福感不唯GDP (2012-01-16) (圖)
中國的機會就是香港的機會 (2012-01-1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名人薈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