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木村貴史(右)及拍檔Tadahisa Ohkuri(中)及Zen Chisong。劉國權 攝
筆者有些朋友對日本文化十分著迷,但並非時裝、動漫、電視等流行文化,而是茶道、花道等日本傳統文化,當中有人甚至花時間及金錢,親身到日本學習茶道、花道。最近,筆者知道有商場邀請了日本著名花道家,替他們設計別具一格的新年及情人節花藝裝置,所以抱著學習之心,向花道家請教插花之道,豈料在筆者面前的木村貴史(Takashi Kimura)及其夥伴,原來都是80後青年,他們三人都穿得十分時髦,立即令筆者想到「後生可畏」這個形容詞。
「我們的團隊叫Plantica,除了我,還有兩個拍檔,就是Tadahisa Ohkuri及Zen Chisong,我們各有自己的興趣及特色,我擅長傳統的日本插花,而Tadahisa專長於人造花,Zen則是搞大型裝置,各有所長。如果要分開大家的職責,我是creative director,他倆就處理technical方面,但其實也沒有分得很仔細,我們都是一同商討及決定各個case的主題、形式及裝置。」
「這次是我們首來香港舉行展覽,主題不只是農曆新年,還要加上情人節,最後就用現代花藝風格創作了三組裝置,即光影花束、花球之風及心之締盟。在其設計概念中,甜蜜的戀愛過程是由一束盛放的花束開展,到相互許下承諾於結婚花球上,再步入心心相扣的一生相隨中,所以三個裝置的外形便做成心形、花籃及球形,花種有玫瑰、牡丹、芍藥、紅掌等,而用色都是紅、粉紅、紫等,既能配合新年的傳統,也建構出浪漫的感覺。」
「在日本,我們會用新鮮花、人造花及保鮮花,按客人要求及場地、主題、活動性質而定,這次在香港就用了人造花及保鮮花,因為考慮到展期問題。而這些人造花都是在九龍花墟買的,那裡有很多種類及款式,質素也很高。你知道嗎,在日本,我們都叫人造花為香港花,因為在很多年以前,很多人造花都是來自香港。」木村這樣說時,筆者才想起,在很多年前,香港的確曾以輕工業及電子產品為主要出口產品,但想不到日本人會將人造花稱為香港花。
我的花道就是不一樣
「日本有不少花道家,大多數都以傳統插花為主,但我們想以獨特的藝術觸覺,將日式花藝以嶄新方式演繹,改寫日本花道的新一頁。除了應約在百貨公司、商店等創作花藝裝置,我還會參加世界不同地方的花藝比賽及活動,那些作品更前衛,更有自己的風格。」
木村雖然出身草月流派別,卻不受派別限制。「日本花道是很嚴肅的行業,嚴格來說是要穿和服工作的,師長階級又很分明,草月流雖然算是較新的派別,但也有百年歷史。我不喜歡跟足派別的風格,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吸引更多年輕人接受日本花道,因為花藝是不受語言限制的。」
誠然,如果大家看到木村及其拍檔,應該不會想到他們是從事花藝創作的,因為他們並不是穿上和服,在大家面前靜靜地插花的那種風格,而是一身街頭look,十足是一個潮流達人,但這更印證了:要傳承及發揚傳統,並不一定要死守傳統。 ■文:曾家輝 攝:劉國權
新年立體花藝裝置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2月14日
地點:新界沙田城市廣場1期3樓拱形玻璃天幕廣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