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2月2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新春登臨函谷關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2-2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函谷關。 網上圖片

馬承鈞

 新春假期,筆者陪三位台灣同行驅車赴靈寶訪古探幽,感慨系之。

 靈寶位於豫晉陝三省交界處,是河南省西大門,分別與陝西省洛南縣、潼關縣和山西的芮城縣、平陸縣接壤。作為中原文化和秦川文化的交匯點,靈寶人的口音更接近陝西話;相比豫劇而言,他們更愛聽秦腔。靈寶人愛喝羊肉湯,據說是受到陝西羊肉泡饃和山西牛肉湯的影響。

 如今的靈寶以「三寶」聞名遐邇:即蘋果、大棗和黃金。而我們此行的目的,並非「三寶」和羊肉湯之類,而是靈寶的文化名片—函谷關。

 函谷關為我國最早興建的雄關之一,遺址位於今靈寶市北郊,古書云「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得名函谷關。它有「車不方軌,馬不並鞍,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險要可見一斑。

 凜凜寒風中,我們登上函谷關城樓舉目遠眺,但見四周崖立千仞,氣勢雄偉,千山蒼茫,古柏森森。此地南峙巍巍秦嶺,北臨滾滾黃河。西望有蜿蜒細長的崤函古道直通三秦,當年是進入長安的咽喉要道;向東直達九朝古都洛陽,中原大地由此展開。

 自古以來,函谷關為兵家必爭之地,「逐鹿中原」的戰事多由此開啟。自然,這裡也是中原與西北經濟、文化交流的樞紐和驛站。古往今來,無數文人雅士在函谷關引吭高歌揮毫潑墨,留下無數中華文明的篇章。唐代詩人汪遵《詠函谷關》云:「脫禍東奔壯氣摧,馬如飛電轂如雷。當時若不聽彈鋏,那得關門半夜開。」這是一則描述「戰國四公子」孟嘗君(田文)逃離秦國、詐開函谷關的故事。

 相傳秦昭襄王傾慕齊國孟嘗君賢能多才,兩度邀請,終於拜其為相國。後秦王聽信讒言,擔心孟嘗君危及秦國政權,罷免了他,並將其囚禁死牢。孟嘗君聞訊後,設法連夜逃離國都,趕到函谷關正值半夜。按秦國法規,函谷關每天雞鳴才開門,孟嘗君巧裝「雞叫」才僥倖逃出函谷關。據報道,數字電影《函谷關》去年底在河南焦作「影視城」開拍,影片演繹的正是孟嘗君巧施小計「蒙混過關」逃離函谷關的傳奇。

 函谷關之所以聞名於世,還因為公元前420年,著名哲人老子(李耳)在這裡寫下萬古不朽的《道德經》,。它與《易經》和《論語》被認為影響中國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兩千多年來,海內外眾多的道教人士和各界名流紛紛來此朝聖祭祖,據陪同的函谷關景區管理者稱,僅今年正月初一至初七,就有二十餘萬遊客參觀了函谷關。

 在函谷關吟誦「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的名句,觸景生情,心境自是激動的。《道德經》乃老子晚年厚積薄發、用心血凝成的一部奇書,被譽為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公元七世紀起《道德經》就流傳全球,先後被譯成100多種外文出版。全文分「道經」和「德經」兩篇,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意為「道」是宇宙的本體,天地萬物都由「道」化生而來;「德」則是指各個具體事物的特殊規律或性質,宇宙的根源是「自然」,「自然」產生宇宙,宇宙產生萬物,構成道德經主要精神的正是這些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老子因此被封為道教鼻祖。

 函谷關和《道德經》在古賢心中享有極高的尊榮。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和司馬遷、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馬光等歷代文化名人均到此吟詩作賦,流傳至今尚有百餘篇佳作。唐大歷元年(766年),詩聖杜甫在四川雲安(今重慶雲陽)養病半年,後遷到夔州(今四川奉節)休養。寫下著名的《秋興八首》,第五首是:「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該詩因景寄情,抒發了詩人的漂泊之感和故國之思,也深深寄託他對李唐王朝盛衰的感歎,其中「東來紫氣滿函關」一句,則是充滿了對老子的敬重。

 明代人陳非有《望氣台》一詩說:「至人原自識仙風,瑞靄丹霞遠郁蔥;靈跡才辭周柱下,祥氣已入古關中;不從紫氣台端侯,何得青華關裡逢;欲訪乘牛求寶篆,願隨鶴駕遍瑤空。」陳非是河南鄢陵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進士,曾官至甘肅巡撫。詩中的「至人」即境界高遠之人,指函谷關令尹喜。尹喜字文公,博覽群書精通曆法,曾任楚康王大夫,後見天下大亂,辭去大夫之職請任函谷關令,以潛心修道,故又稱「關尹」。此時老子僅是一名管理圖書的小官,從東方騎著一頭青牛來到函谷關修行著述,尹喜感到一股「紫氣東來」,不由對老子尊崇有加。老子在函谷關撰寫《道德經》,也得到尹喜的悉心關照,尹喜對《道德經》一文自是愛不釋手倒背如流。老子離開函谷關時對尹喜道:「你行道千日後,可到成都青羊觀找我。」三年後,尹喜果然在成都與老子重逢,並隨其雲遊傳道。

 清人楊浩也有一首《函谷紫氣》,詩云:「雄關便是芙蓉城,柱史東來瑞色明;道氣發揮成紫氣,眾生尊禮可長生;尼山也並師襄席,函谷尤深尹喜情;仙篆千年黃卷在,丹鉛誰復剖菁英。」作者楊浩曾在靈寶參修縣志,詩中追述了老子李耳在函谷關遵守禮法養氣修身,一舉完成道家秘文《道德經》,終成傳誦千古的中華文化經典,詩中直讚老子是劃時代的學界精英。古人認為,李耳是有大德懿行的聖人,故有祥光籠罩。而尹喜等名士有望氣之功,能感悟出「瑞色」和「紫氣」,於是衍生出「紫氣東來」一詞,它也成為極受後世推崇的吉祥語,民間的春聯便常以此四字為橫批。

 青牛曾過函谷關,人傑地靈憶當年。函谷關之行,將我們的思緒帶入狼煙滾滾古戰場。在歷史長河中,函谷關演繹了無數膾炙人口的人文傳奇,「紫氣東來」、「雞鳴狗盜」、「公孫白馬」、「仙丹救民」、「終軍棄繻」等典故就發生於此,它更因誕生了《道德經》而成道教信徒朝聖祭祖的聖地。登臨千古函谷關,雖然時過境遷人是物非,仍讓人泛起一種思古之幽情。美中不足者,望著鋼筋水泥澆鑄的「太初宮」、「望氣台」、「瞻紫樓」、「烽火台」、「觀水閣」之類,一看便知是近年新建的人造「古跡」,令人不無遺憾,平添一種媚俗之感。而這,正是目前國內旅遊景區普遍存在的通病和隱患!

相關新聞
陳曉蕾 從生態書寫開始 (圖)
新書劇場秀
要刊書事:Time《時代週刊》13/02: (圖)
要刊書事:Newsweek《新聞週刊》13/02: (圖)
要刊書事: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11/02: (圖)
要刊書事:The New Yorker 《紐約客》13/02: (圖)
歷史與空間:新春登臨函谷關 (圖)
古今講台:木棉城
生活點滴:給自己一段悠閒的時間 (圖)
古典瞬間:朱元璋的「最高指示」 (圖)
來鴻:夜半情思
百家廊:城裡的書店 與 一種生活品味 (圖)
翠袖 乾坤:雲妮侯絲頓的喜與悲
琴台客聚:梧桐頌
古今談:天地不仁
生活語絲:老人善忘
隨想國:緣生意轉
路地觀察:當向田遇上吉田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