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美芬 立法會議員
峰迴路轉的特首選戰經過幾個月的激烈交鋒之後,終於塵埃落定;今後幾個月,各界的焦點固然會落到未來三司十二局的陣容和新任特首梁振英先生的治港大計。不過,作為從政者,筆者更關心的是建制派在經過這次空前激烈的選戰後,將如何破鏡重圓,冰釋前嫌重新上路。即使在選舉期間兩大陣營如何鬥得難分難解,畢竟大家都是一家人,今後必須放下成見,重回合作的正途。
今次選戰過程固然火藥味濃,更前所未有地充斥著大量的黑材料,激烈之程度可謂史無前例。坊間有不少論者批評這次特首選舉竟演變成「泥漿摔角式」的肉搏,無所不用其極,絕非市民心目中所樂見的君子之爭。對於各種不同意見,筆者固然尊重;但退一步想,這次特首選戰仍不失其積極的意義,就是在邁向普選的道路上,給香港市民上了寶貴的一課,讓大家親身體驗到一個現實:選舉同時存在「美」與「醜」,就好比一個硬幣的兩面,兩者將隨 普選的到來而無法避免。
有人認為,選舉中出現抹黑手段在所難免,但隨著香港的民主發展日趨成熟,日後我們的選舉也許會變得更像西方般,在過程中各候選人會回歸政綱,減少互相抹黑。不過,大家必須要認清一個事實:即使是被公認為最成熟的歐美國家選舉,一樣存在各種各樣的揭秘及抹黑手段,像爆婚外情、揭私生活、互翻舊賬等等的伎倆,可謂層出不窮,屢試不爽。不管大家喜歡與否,只要存在真正的競爭、只要有選舉,就難免會有醜陋的一面,這是政治現實,市民必須要對此有心理準備。
平常心看選舉的抹黑手段
故此,隨著2017年本港有望一人一票選舉特首,社會應好好把握這未來五年時間,加強公眾教育,協助提升市民的政治水平,為迎接普選做好準備。只有靠選民逐步提升自身的理性思辨能力,才能抗衡抹黑式政治;市民亦要認識到,傳媒各有立場,不管是紅、是綠、是藍、還是黑,市民亦應該有所分辨,不應盲目隨著傳媒及各候選人發放的材料而亂轉。
依筆者之見,比較兩名建制派候選人的選舉工程,梁振英勝在不理會外面環境有多惡劣,充分憑著「獅子山下」的精神,鍥而不捨,不理外界環境是好是壞,繼續落區爭取支持,直至奪標為止,充分體現其基層出身、全靠努力拚搏的香港精神。至於唐英年,最後落敗必定經歷無可形容的痛楚。筆者認同他在敗選演詞中所說,日後可以繼續在其他崗位服務市民。正如前美國副總統戈爾在二千年的大選中以些微票數敗給喬治布什,但之後成功「轉型」投身環保工作,不僅拍了一套國際矚目的紀錄片《絕望真相》,更奪得了諾貝爾和平獎,證明只要有心,即使並非身居要位,仍然可以服務社會並贏得公眾認同。
根據西方選舉「Winner Takes All」的原則,勝方只要是合憲合法地贏出,即使贏一票也是贏,大家應該尊重和服從選舉結果,往後不應再存在任何所謂新政府「低票當選」、「先天弱勢」等不符事實的評論。故此,對於有人形容這次梁振英當選是「三低」,將影響其日後的施政和威信云云,筆者認為倡議此論調不但經不起事實推敲,而且顯得講話者有點酸溜溜不服氣,欠缺政治風度。
期望建制派各方重回合作軌道
本屆選舉無論是在選前還是選後,不僅候選人本身不斷地被翻舊賬,甚至就連其身邊的主要助選團成員也不能倖免。像選戰期間,就有人多次拿梁振英競選辦主任羅范椒芬,在十多年前任教統局局長時處理教改爭議的「往績」大造文章,指一旦梁振英當選,羅太很可能在新政府擔當要職。這些無限上綱、企圖株連九族的指控不僅危言聳聽,也對當事人不公平:像羅太處理教育政策已是十多年前的舊事,期間相信不論是她本人還是整個社會,都已經歷了重大變遷;甚至昔日高高在上、飽受批評的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十多年後的今天也已經蛻變成了一位歷經兩次直選洗禮的民意代表。單憑某某人過去的一些片面紀錄,便一口咬定其將來定必如何如何,不單流於武斷,也僅僅是一種非理性、欠缺說服力的推論。筆者認為香港社會應給予梁振英團隊一些時間與機會,以處理香港社會過去十五年都沒有正視的結構性問題。
隨著選戰曲終人散,過程中的一切不快與恩怨也理應成為過去。往事如煙,筆者期望建制派各方從今起能以公眾利益為重,一笑泯恩仇,重回合作的軌道,共同為香港的未來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