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淵滄博士
  過去幾年,本港樓價高漲,不但市民置業困難,而且劏房、籠屋林立,而公屋中最缺乏的也是專為單身人士提供的單位,市民不滿情緒也不斷上升。因此,市建局可以將收回的舊樓地以低成本價賣給房委會建公屋,也可以與房協合作開發有關土地建另類公屋,滿足基層市民的住屋需要,也有助解決劏房、籠屋問題。
  過去幾年,香港經濟蒸蒸日上;但是民怨不降,民怨的焦點之一是樓價高漲。
  樓價漲,擁有樓的人會高興,但是這群高興的人中有些想小屋搬大屋,見樓價高漲,他們也不高興,因為賣了小屋買不起大屋。再加上劏房問題經常見報,鼓動民間情緒,都認為劏房是香港之恥。為甚麼繁榮的香港會有這麼多人住籠屋、劏房?
 樓價高漲民怨上升
  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在競選特首期間,說過要年建3萬5千公屋,問題是:如何尋找到土地興建這3萬5千公屋?
  要開發新的土地,由尋地、規劃、平整到建好房屋,根據官員的估計長達7年。
  因此,要真的完成年建3萬5千公屋的規劃,只能在舊有的土地上尋找。
  是不是應該將用來建私屋的土地改建公屋?
  我認為不好。這麼做,私樓土地供應進一步短缺,樓價只會升得更高。最新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已經重新升上100點以上,高過1997年7月1日的水平。目前全球低利率的現象相信還會維持好一段長時間,如果私樓土地供應減少,要壓房價並不容易。
  有關官員提出善用山洞的計劃,這是好意見。但也得多年之後才能完成搬遷。政府設施遷到山洞,騰出土地建屋。
  要加快尋找土地建公屋,只能在政府自己的土地上動腦筋。市建局主席張震遠建議可以將市建局收回來的土地改建公屋,我認為值得考慮。
 可考慮收購舊樓改建公屋
  表面上,市建局付呎價9000元收購舊屋,若改建公屋,政府豈不「虧大本」?
  不過,我認為算盤不該是這麼簡單的計算。不錯,市建局收購成本是呎價9000元,但一般收購的是唐樓,只有4層高。改建公屋時,可以建60層高,4層唐樓變60層公屋,總面積擴大15倍,呎價9000元就該除以15,得到的新呎價是600元,非常低。
  有人也許會認為,若市建局把收回來的地與私人地產商合作開發,政府就可以收取巨額的補地價,市建局也可以賺大錢。不過,若市區重建全部建豪宅,豪宅就不值那麼多錢了,而且,若市建局打出收舊樓建公屋的旗幟,相信在收地的過程遇上的阻力較小。過往,市建局收舊樓建豪宅,經常被指為官商勾結。
  市建局可以將收回的舊樓地以低成本價賣給房委會建公屋,也可以與房協合作開發該土地,建另類公屋,補房委會的不足。我認為香港房委會的公屋最缺乏的就是未為單身人士提供公屋。根據人口普查,香港單身「家庭」高達40萬戶,這是造成劏房、籠屋現象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