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周三歐元區發表了多項疲弱的經濟數據,再次顯示出歐元區各國推行的緊縮政策,對歐元區經濟的負面影響。
歐盟統計局公布,歐元區17個成員國3月份失業率升至10.9%,為15年新高;失業總人數升至1,736.5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73.2萬人,並創下1995年以來新高。
緊縮政策負面影響浮現
同時,4月份歐元區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更由3月份的47.7,降至45.9,為2009年6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亦為該指數連續第9個月處於50以下,反映歐元區的製造業正持續萎縮,並有加快的現象。
當中,除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臘等財政疲弱國加速衰退外,核心國家的製造業活動亦有惡化的跡象;作為歐元區最大,全球第四大經濟體的德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由3月份的48.4降至4月份的46.2,至近三年低位,連續第二個月出現萎縮,由於德國貢獻整個歐元區的國內生產總值逾三分之一,因此,一旦出現衰退,對歐元區將造成較大的衝擊。
法國希臘大選左右歐債
除面對經濟疲弱的問題,歐元區短期內,還需要面對政治不確定因素所帶來的考驗;法國及希臘均即將舉行大選,在經濟疲弱的情況下,民眾對緊縮政策的不滿聲音增加,選舉參選人有著反對緊縮政策的立場可能會獲得更多選民的支持,在本周日(6日)舉行的法國次輪大選投票中,法國社會黨人奧朗德此前承諾,收回一定的減赤措施,更會提出對歐盟新簽署的「財政契約」進行重新談判,而目前奧朗德在民間調查的支持度亦較現任總統薩科齊為高,因此,奧朗德一旦當選,這可能令歐元區再次出現政策上的不確定性,影響解決債務問題之步伐。
面對種種憂患,有不少人均期望歐央行會再次出手,推出第三輪長期再融資操作,或減息等措施,推動歐元區疲弱的經濟。
然而,近期歐央行及德國的取態,似乎歐央行仍傾向按兵不動,而近日公布的歐元區4月份的通脹率雖較3月份有所下降,至2.6%,但仍高於預期的2.5%,為避免更多的寬鬆政策導致通脹升溫,因此,相信歐央行於周四(3日)舉行的議息會議應不會有任何新的措施或減息。
不過,各國總不能讓歐元區經濟,無止境地萎縮,歐央行總裁德拉吉上周亦曾經表示,歐元區除「財政契約」外,亦需訂立「增長契約」,令歐元區各國除緊縮外,亦需關注促進增長和就業,而更有報道稱,近日歐洲各國已就一項促進增長的框架協議達成初步共識,或會加強對歐洲投資銀行進行增資,以便後者能擴大對歐盟27國基礎設施以及相關項目的投資,從而拉動歐洲經濟。
增投資谷經濟自相矛盾
然而,一面強調緊縮開支,另一方面卻加大投資刺激經濟,似乎兩者互相違背,因此,最後歐盟及歐元區最後推出的政策,可能會變得無棱兩可,又或變成另一次拖延時間之策略,令歐元區繼續陷入債務沉重及經濟疲弱的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