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The Avengers》海報。網上圖片
文:陳科科
漫畫出版商Marvel自設電影部,過去幾年的鋪排,就是為了這麼一套《The Avengers》(《復仇者聯盟》)。他們一度將旗下的漫畫英玀版權售予各家電影公司,於是那幾套收幾億美元的蜘蛛俠肥水,全流到別人田。對啊,為甚麼就只能夠在平面上賺版權費呢?倒不如自己動手幹。
2008年有第一套Marvel出品的電影,就是非常吃重的《Iron Man》。出來也確實不負所望,Robert Downey Jr 簡直是第二春,順道開展了他的主流、動作片路(他以前都是演出怪雞、二線電影,而且也有礙於他酗酒癮君子形象),風趣的Tony Stark將同期《Batman Begins》眉頭從未開展的Dark Knight比下去(當然這部是大犯罪家史詩,整體講不可同日而語)。 而他又有錢又風流又天才——更重要是,他本質是個深度宅男!看他打造機械盔甲猶如男孩砌模型般,怎不錘中宅男們的幻想按鈕?
而那時候已經有《The Avengers》的伏線,就是Smauel Jackson的Nick Fury,他是S.H.E.I.L.D. 的主腦,意圖結集所有異能者為作戰隊伍。然後Marvel推出《Iron Man》續集,加入了Black Widow,同時《Thor》、《Captain America》又空群而出,將復仇者團隊隊員逐個介紹,耗費4年,就來了個大集結。
故事中他們面對的是雷神Thor弟弟Loki招來的外星部隊,從天而降,跟《Transformer 3》及《Matrix Revolutions》如出一轍,夠前者激烈又沒後者的悲壯。文場戲交代來龍去脈又各有戲好做,能力最弱的兩個都可以談談情、想想往事,不會冷落任何一個角色,變成樣板。沿用Marvel新電影的方程式,又打又笑,而且不是硬滑稽,擅用角色特質——例如美國隊長是個被冰封70年的戰前人物,常怕自己老套、跟不上潮流;變形俠醫未暴走發狂時也是常常自嘲,隊員也以刺激他為樂……處理手法上乘。
如果我們回看這幾年的超級英雄電影,大賣的,數起來,沒有一個不是人。意思是,像借助外星能力者如Superman、Green Lantern,收場極其慘淡,自強不息者如Iron Man、Batman 固然有錢有面,帶有悲劇色彩的X-Men也是長拍長有。人的變異才是超級英雄的永恒命題,就算帶點惡搞的《Kick Ass》也是以自我成長為主軸。當我們次次有問題時都借外來力量解決,注定是個被看不起的族群,只配給外星怪物生剜活割,血肉遍地。
Marvel的最新電影《Amazing Spider Man》也回歸最初的設定—Peter Parker是自行研發蜘蛛絲,而不是受DNA影響而來。自強,才有超級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