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5月11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志強時評:引領建設「文化珠三角」 要重視香港文化人才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5-1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楊志強

楊志強哲學博士 香港工商專聯會會長 資深時事評論員

 成立文化局,旨在負責制訂及推動文化政策,鼓勵民間參與,參考國際及周邊地區成功的文化發展經驗,啟導和支援香港的文化隊伍。文化局負責的政策範疇,包括文化、保育、創意產業等。本港文化藝術界多特立獨行和稟賦才能之士,文化局局長絕非一份優差,但文化局局長必須認識到,增設文化局,引領建設「文化珠三角」是其中一個重要方向,而重視香港文化人才,則是香港發展文化產業和引領建設「文化珠三角」的基礎。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6日在其網誌《局長隨筆》中表示,粵港澳文化合作機制自建立以來運轉順暢,助力建設「文化珠三角」,而港澳兩地間的文化合作更具有十分廣闊的空間。他又說,前不久,在香港舉行了粵港澳文化合作會議。三地建立這合作機制已滿10年,運作暢順。促進文化珠三角的建設,首先在於人才。

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和人才的優勢

 本港文化界多年前已要求成立文化局,集中資源處理文化事宜。其實在董建華年代也曾經計劃設文化局,但回歸之後社會加劇政治化,政府捉襟見肘,設文化局之議遂束之高閣。現時與文化政策有關的範疇散落在不同政策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有創意產業政策,民政事務局有文化藝術政策,各吹各打,很難提升香港文化的地位和發展方向。新一屆政府架構重組增設文化局,應該可順應香港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而且香港多種族、多元文化交融,以及內地和香港兩地文化發展,都亟需一個負責文化的政策局促進香港文化的發展。 

 全球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了「文化經濟化」和「經濟文化化」現象,過去常常分離的文化因素和經濟因素日趨融合成一體,精神生產和物質生產之間的聯繫愈加緊密。順應這一趨勢,增設的文化局要充分發揮香港文化產業和文化人才的優勢,引導建設「文化珠三角」,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影視產業、藝術產業、教育產業、媒體產業、體育產業、健康產業和休閒產業等文化產業,確立文化產業在整個「文化珠三角」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

採取措施增強香港的原創能力

 加大文化產業向其他產業的擴張和滲透,把文化和經濟高度融合起來,發揮香港文化人才的作用至關重要。增設的文化局,應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增強香港的原創能力,創作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文化產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使泛「文化珠三角」的文化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在國家「十二五」規劃下,未來增設的文化局應與珠三角加快啟動文化產業合作戰略,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既使香港文化創意產業成為香港真正的優勢產業,也使珠三角「世界工廠」供應世界的,不再僅僅是傳統製造業產品,而更多的是文化創意產品。

 新增設的文化局要成為政府、文化藝術界和社會之間溝通的橋樑。應引領香港的文化藝術界團體和人士創造具有香港特色的文化藝術品牌,引領「文化珠三角」成為亞洲文化創意品牌之都。其目標包括為香港的文化產業制定發展路向和目標,為香港文化產業訂立文化品牌標準和打造標誌性文化品牌,支持和協助文化藝術團體、文化藝術人士發展文化產品,並推廣產品。與世界各地的文化產業機構合作,使其走向文化市場成為有經濟效益的文化商品。

建立香港與珠三角文化合作機制

 香港與珠三角在文化產業合作方面,一直擁有良好的傳統。就文化及創意產業的發展而言,香港和珠三角均有較強的、相對於內地其他城市和地區的優勢,雙方的結合最有可能激發出來的高成長行業就是此一領域。隨著「十二五」規劃的全面實施,香港與珠三角的文化產業合作可獲得新的機遇,兩地交互與融合的趨勢愈來愈明顯,也為雙方的文化及創意產業提供了一個跨境發展的重要背景。在粵港經濟一體化的過程當中,香港與珠三角的文化創意產業將進一步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協同合作。

 香港作為東、西方文化匯聚融合之地,條件得天獨厚,文化創意產業在人才、品牌、資訊、資本、視野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香港已經形成一個中西融匯、立體交叉、自由開放、商業都市型的多元混合體系文化。而珠三角同樣在載體、政策、環境等方面具有優勢。新增設的文化局,應建立香港與珠三角合作協調機制,加強人才交流培訓,共建產業載體,打造合作品牌多個方面加強合作,建立跨領域的創意合作模式,為香港文化品牌拓展國際市場和建立國際交流平台。

重視文化人才和各類專業人才合作

 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表現為對文化資源和產業鏈條的創新整合能力,前者體現了文化產業的「文化」特色,表現為對文化資源的發掘利用能力以及文化產品的創新能力;後者體現了文化產業的「產業」特色,表現為用市場方式對文化資源進行開發利用並取得經濟效益的能力。例如韓國一部《大長今》不僅通過版權交易和廣告賺得盆滿缽溢,還拉動了韓國旅遊、韓國服飾、韓國飲食等產業的繁榮。 

 在當代社會,文化產業的發展,已不單是文化工作者的事。它需要各類專業人才的通力合作,科學技術、數位化設計、資本營運、投資管理、項目經營、原創生產、現代企業管理等方面的專門人才,這都是文化產業所迫切需要的。因此新增設的文化局,要啟導和支援香港的文化隊伍,重視香港文化人才和香港各類專業人才的通力合作。

相關新聞
志強時評:引領建設「文化珠三角」 要重視香港文化人才 (2012-05-11) (圖)
弘揚中華優秀文化 展示僑胞良好形象 (2012-05-11)
美國悉心栽培陳光誠成為反華棋子 (2012-05-11)
台灣招收陸生對香港的啟示 (2012-05-11)
教育局須令市民重拾信心 (2012-05-11)
港珠澳融合有利大嶼山發展 (2012-05-11)
縱論香港:加強政策統籌 有利經濟發展 (2012-05-10) (圖)
來論:美國在陳光誠事件上表演拙劣低級 (2012-05-10)
明刀明槍:破解「拉布」 先處理政府重組法案 (2012-05-10)
普京引領俄羅斯加快發展 (2012-05-10)
為理明言:應將非公務員合約員工納入常規編制 (2012-05-10)
努力提高醫療水平 (2012-05-10)
縱論香港:反對派勿阻地球轉 香港不能蹉跎歲月 (2012-05-09) (圖)
糾司法解釋之誤 樹立法解釋之風 (2012-05-09)
經濟模式應因時制宜 (2012-05-09)
完善土地規劃 加快推地建屋 (2012-05-09)
完善乘車優惠細節 (2012-05-09)
奧朗德時代的中法關係 (2012-05-09)
縱論香港:香港政府架構有必要及時重組 (2012-05-08)
再建香港競爭力:香港鐵路規劃未能配合與珠三角合作 (2012-05-0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