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北俊
前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在2000年解散時,遺下130多項康文設施工程,原本是要待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接手跟進推展。可是,經過十二年的時間,竟然仍有大量工程原封未動,當中不少更位於康樂設施較為缺乏的大埔區。我認為,這是嚴重剝削了區內三十萬居民的應有權益,實在不能接受。因此,康文署有必要撥亂反正,從速興建有關設施,造福大埔區的市民,勿使該些寶貴土地繼續蹉跎歲月。
大埔區雖然幅員廣大,但人口眾多且密集,主要集中於林村河兩岸市區。所以,居民對文娛康樂設施需求極為殷切,可是區內的康體文化設施,卻相對顯得不足,令市民往往要排長龍輪候服務,又或要花較長時間去享用有關設施。例如在游泳池方面,新界東四個分區中,唯有大埔區只得一個公眾游泳池,但該泳池卻又位處於大埔區的西北邊陲,交通不算便利,故對區內大部分居民來說,形同於無,甚少有機會享用。
本來前區域市政局有計劃在大埔區興建一個綜合的文娛中心,工程包括一間體育館及室內暖水泳池,但民政事務局遲至2006年始確定發展範圍。豈料又發現原來最初的選址,位於潛在危險諮詢區內,需獲潛在危險設施土地使用規劃及管制協調委員會批准,始可繼續計劃,但政府又再拖延了三年,仍未能取得「潛委會」要求的資料,結果最終要放棄原址,另覓土地推展計劃。
單是這些無效率的官僚辦事方式,便令有關計劃一拖再拖,其後在大埔區議會支持下,有關計劃改為選定於市中心的寶湖道地皮興建,並同意加入興建社區會堂及硬地足球場,令計劃落實一度露出曙光。可是,康文署最近卻指計劃至今仍未有落實時間表,令居民大失所望。
對於政府這樣放軟手腳的辦事模式,簡直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不少居民均大有怨言,坦言由最初聽到有新體育館及泳池興建的充滿希望,變成現時的極度失望。更有市民戲言,兒子已由小學等到入大學了,仍未見到體育館有動工跡象,估計可能要等到兒子結婚生子,其孫子才能享用有關設施。
這番話聽起來好像說笑,但其實可謂是「笑中有淚」的控訴,如果真要等到孫子出生才能使用,我不知康文署的官員是否仍有顏面去面對居民。
試想一下,興建一個體育館及泳池而已,工程不算龐大,也不複雜,甚至乎連選址也定了,卻竟然經歷三任特首,仍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現時不要說何時落成啟用,甚至連何時興建都十劃沒半撇。
所謂「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我希望新一屆政府,勿再重蹈過去幾屆政府「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覆轍。要提升辦事效率,不但是大埔區的文娛康體設施要加把勁做好,其他地區的兩個前市政局工程,也同樣需要盡快完成,將這些可說是「欠」了市民的文娛康體設施,盡快起好「還」給市民,讓市民能夠早日享用應有的設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