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落葉歸根」有無限的執著,至於那些落葉未能歸根的千里孤墳,就顯得蕭瑟、冷清,令人唏噓不已。
在魏晉南北朝時,有兩位出色的文人─徐陵和庾信,他們的際遇相似,但下場迥異。徐得以善終,庾卻客死異鄉。雖然遭逢不幸,但庾信可以從逆境中開拓文學的另一扇窗。
庾信生於亂世,在文壇上薄有名氣,陪伴梁朝太子蕭綱從事詩賦創作。當時的宮體文學多述及宮廷奢華生活、女子美態和男女嬉春等香艷情節,因此用詞極為浮誇艷麗,講究對仗,強調建築美、音樂美。在此氛圍下,庾信的作品自然也擺脫不了此種風尚,例如著名的《春賦》:「鏤薄窄衫袖,穿珠帖領巾」、「池中水影懸勝鏡,屋裡衣香不如花。」
活於亂世 一生流離
既生於亂世,命運也不由得自己挑選。適逢「侯景之亂」,庾信率兵抗敵,惜戰敗,唯有逃亡江陵,投奔蕭繹。好景不常,戰爭頻仍,庾信奉命出使西魏,惟抵達長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蕭繹被殺,庾信滯留魏國,成為亡國奴。幸好西魏君主惜才,未有處決庾氏,反而封他為驃騎大將軍,行年四十有二。其後西魏為北周所代,庾信歷任大將軍,直至終老,未能返回江南。
出使西魏,淚別江南,生活顛沛流離,內心的痛苦非筆墨可形容。這不但迫使他在思想上起了徹底的變化,也拓寬了文學創作的意境。最著名的,首推《哀江南賦》。作品中的「天道周星,物極不反」,把亡國錐心之痛,對南朝復國無望的失落,發揮得淋漓盡致。
未能歸田 客死異鄉
庾信雖然獲高薪厚祿,但有所謂「一生不事二主」的遺憾,這使得他始終未能釋懷。晚年曾多次向北周君主告老歸田,但不獲答允,遂以《小園賦》明志─「黃鶴戒露,非有意於輪軒;爰居避風,本無情於鐘鼓。」並以此寄託告老歸田的生活,以作慰藉之用─「坐帳無鶴,支床有龜」、「落葉半床,狂花滿屋」、「名為野人之家,是謂愚公之谷」。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得馬,焉知非禍。庾信的經歷讓我們體驗到生命的無常,但也示範了如何在逆境中開拓新生。願千里之外的孤魂得以安息。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講師 林惠文
Email:cie@hkbu.edu.hk
逢周五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