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松 資深教育工作者
教育為考試制度所支配,稱為應試教育。儘管長達十年的教育改革,提高了教育質素,應試教育卻沒有隨著教改而收斂,近年更有所蔓延,應引起有關方面的注意。
應試教育能夠長期存在,原因何在?
大學學位一向供不應求,這會成為應試教育的溫床。由於百分之十八的大學入學率多年不變,遂使芸芸眾生對學位的爭逐白熱化,甚至在幼兒教育中亦有跡可尋。不少家長為了子女入讀名校以便將來升入大學,以多種方式對其進行操練,有的更遷入名校區。在家長的強大壓力下,許多中、小學將教學的口徑對準大學,按大學的入學標準安排課程和設置考試、考核。由於難入大學,各校只有強化考試以「催谷」學生。應試教育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只有增加大學學位,紓緩學生對學位的劇烈競爭,才能抑制它的滋長。
考試過多 壓力巨大
考試本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能促進師生的教與學。不過,過於偏重,卻會造成消極影響,甚至使教育離開正常軌道。
目前,本港舉行的考試和考核既多且繁,殊為罕見。除了校內固有的測驗和期考之外,還有數不清的考核或評估。每年一度的小三、小六、中三的「系統評估」是其一,考試局為中學文憑試而設的各學科「校本評核」是其二,學校為小一及中一新生入學而設的「口試」是其三。小六學生需參加的考試特別多,包括三個「呈分試」、一個「畢業試」、一個「系統評估」、一個「編班試」。中六生在四個月內參加兩至三個模擬文憑試,而文憑試又不乏一科多卷者,例如中文科和英文科,各有四種試卷,其中的口試,還須在晚間舉行,緊張透頂。要「過關斬將」,談何容易!
設置這麼多的考試和評核,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可曾顧及師生的實際感受?可曾留意師生由於超負荷而形成的巨大壓力?可曾看到德智體群美全面教育讓位於應試教育而產生的不良後果?
為學生提供寬鬆環境
學生要成材,不能單靠考試機器的操作。試問我們的孩子,從小學至中學跨越無數考試關卡而能「愉快地學習」者幾何?真正獲得德智體等全面發展者幾何?學生質素不應僅憑學業成績衡量,「高分低能」固然不是我們培養的目標,「學優而德缺」亦非社會的願望。何況能力的培養還需有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有廣闊的空間自由地學習和探索,從而發揮潛能和創意。考試過多,試卷過繁,反而會對學生造成困擾,使其受制於考試的框框內,難以成材。
基於上述理由,筆者主張重新檢視現行的考試制度,從教育方向的戰略高度以及「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原則規範考試,削減那些不必要或不重要的考試項目和考試形式。這種「割愛」,並非削弱考試的功能,而是增加考試的成效,促進全面發展的教育,從根本上提高教育質素,因此是值得的。也許有見及此,有些教師主張刪除「小六系統評估」,以減輕小六生的考試壓力;而中學的「校本評核」又亟具爭議性,教育局表示要予以檢討,這都是好意見。經過調整,將可減少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使教育改革取得更大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