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奕迅演唱會一票難求。 資料圖片
文:陳科科
不止一次去看演唱會,遇上這樣的情況:歌手開始進入恆常的快歌環節,鼓勵台下觀眾動起來,當觀眾都站起來,但台前那幾行位置的人,總是蹺手蹺腳正襟危坐,格外礙眼,啊,明明傷健人士的位置不在那麼前的嘛。不是傷健人士就一定是集體痔痛吧,坐著強忍就算,站起來後,可坐不下去!你可以想像到一個三面台,大家都站起來了,就只是正對著前方的那幾行人釘坐,形成了一個活生生的凹字。更差的情況是,因為台前帶頭那些不站起來,大家都不好意思站起來,你明白,香港人總是看帶頭的做人。偶爾一兩個懶理的,就被後面的罵:「前面坐低!」萬人同歡的情況在紅館不會發生,不是因為全場裝設了座椅,走廊不闊不好跳,而是——歌手、經理人、贊助商自己一手造成的。
六月四日陳奕迅最新的演唱會開賣,看城市電腦售票網的售賣點,開賣前兩日已經有南亞裔人士夜宿排隊,聞說每人每日可得七百元。到了開賣前幾小時,站頭位的就趁保安不留意,繼續呼朋喚友,你本來排第四,突然變成排十四,保安也難奈何。然後開始,一人限買十張票,那十三人已經買走了一百三十張票,而且是同時間在香港不同角落都進行搶購。你買不到的票,下午已經在網上見到,一張$680變成$5,400。當然還是會有些人得意洋洋說自己:「請假通宵排隊要見偶像就要付出啊!永遠愛你。」但,能夠隨時請假的打工仔有幾許?一票難求可能是偶像的受歡迎指標,換轉來說,若然一個演唱會如此難買,難買到票價可以勁升至五倍多仍有人接貨,是不是需要檢討?而不是輕佻地說聲Sorry?
我們回看演唱會的本質,是歌手得到現場與歌迷溝通的機會,你要顯唱功,要讓歌迷感到真實(這才會有奇怪的握手位),要有更多平日聽歌得不到的視覺效果……但最基本的都是跟歌迷溝通,甚至是報答歌迷,至少沒有他們買碟(或者網上買歌吧),你也沒足夠本錢站在台上吧?可悲的是,排隊黨出現令演唱會出現大量根本不是歌迷的人,以他們的「優勢」霸佔門票,然後真正的歌迷反而要捱貴票,甚至望票輕嘆,這是怎麼樣的邏輯?而導致這樣的結果不單單是排隊黨有份,也要因為門票短缺才造成到了炒價,否則他們都是坐艇吧。就如題目所言,內部認購殺死了演唱會。
聞說今次演唱會連內部認購都超額,傳聞只得約兩至三成門票公開發售。你知道甚麼是內部認購嗎?就是唱片公司、贊助商、傳媒——總之是跟整個表演有利益關係的集團,可以得到特權,用來答謝他們促成這件事的達成。於是大量覺得「有特權用唔好浪費」的人,就買票了,反正外面的人買不到,我先拿了,再放出去可穩賺,到時候有興趣有時候就去看看囉。某些名氣不大的,就當是造勢,扮成超賣的假象,吸引更多人去追捧。當我們認為這是很正常的商業關係時,間接鼓勵了特權階級,他們的付出,是人際關係,而無法攀附卻真真正正的死忠粉絲,都要搶——歌迷會也要跟內部認購搶票,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
其實,以前有「包場」的做法,就是有一晚是只供內部認購的,其他都是公開發賣,或者減低內部認購的比例。又或者,乾脆內部認購吧,讓你自己去面對那些抱住「可看可不看」、「至少我識三首歌」的台前VIP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