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浩 香港浸會大學地理系教授
任志剛在此時提出聯匯「脫u」之觀點實有欠恰當。第一,任志剛為前任金管局總裁,身份特殊,影響力大。而且,現處新舊政府交接之時,其言論稍一不慎能引起社會莫大迴響和震盪。第二,現時正值多事之秋,歐債危機日益升溫,隨時有解體之虞。在國際貨幣可能出現大波動之時提出與美元「脫u」並不是合適時機,隨時觸發港元大波動。然而,這個制度並不是完美的,維持聯繫匯率的一大代價是喪失貨幣政策的自主權,利率政策亦要仰人鼻息,削弱了香港政府對經濟周期的調整能力。故此,任志剛針對聯匯的局限提出檢討建議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近,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以中大研究員的身份發表一篇名為《香港貨幣體制未來》的學術研究文章,指固定匯率本身並非一個終點,認為香港需因應環境的變遷檢討現行的聯繫匯率制度,其中包括「脫u」的可能性。文章觀點震動港府,引發全城熱議。
此前不久,由立法會議員何鍾泰領導的雷曼調查小組報告剛出爐,報告譴責任志剛在處理雷曼事件中失職,斥他當時沒有採取適當措施監管銀行銷售手法及減低產品風險。雷曼報告是否公平公正實見仁見智,但由於政府換屆在即,此敏感時期所發表的報告文章讓某些人聯想到不同的政治目的。
「脫u」建議身份時機不當
客觀地說,任志剛在此時提出聯匯「脫u」之觀點實有欠恰當。第一,任志剛為前任金管局總裁,身份特殊,影響力大。而且,現處新舊政府交接之時,其言論稍一不慎能引起社會莫大迴響和震盪。原則上,任何離任的政府官員都不應對政府現行的政策發表意見,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第二,現時正值多事之秋,歐債危機日益升溫,歐元前景堪憂,隨時有解體之虞。在國際貨幣可能出現大波動之時提出與美元「脫u」並不是合適時機,隨時觸發港元大波動。
聯繫匯率實施至今已有三十年,在維持港元匯率穩定起了重要作用,亦是香港金融經濟賴以繁榮穩定發展的基石。聯匯制度能避免浮動匯率下的投機活動,並減少進出口商及國際投資者面對的外匯風險,為香港提供一個安定的營商環境。例如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股市曾跌至6000點,不少東南亞國家的匯率急挫,貨幣大幅貶值,只有港元安然無恙。
然而,這個制度並不是完美的,存在一定缺陷,相信大部分讀者都耳熟能詳。維持聯繫匯率的一大代價是喪失貨幣政策的自主權。同時,利率政策亦要仰人鼻息,跟隨美國的步伐變動,這無疑削弱了香港政府對經濟周期的調整能力。例如近年美國經濟疲弱,聯儲局推行量化寬鬆及超低息政策,香港也被逼增加貨幣供應壓低利率,導致近年利息趨近於零,促使香港的資產(例如樓地)價格大幅飆升至不合理水平。
金管局維持金融體系穩定功不可沒
故此,任志剛針對聯匯的局限提出檢討建議是可以理解的,但背後是否因為雷曼報告的「譴責」,則不得而知。
雷曼事件牽涉的層面相當複雜,筆者認為其棘手之處與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有異曲同工之妙。不久前,筆者於本報發表一篇題為《緣何香港變成國際炒家的提款機》的文章,提及1998年港股出現大波動,政府明知有「大鱷」在背後興風作浪卻沒有重手打擊,原因在於當中牽涉甚大, 政府擔心「天下大倉」一旦撤離,難保本港的金融中心地位。2007年的雷曼事件,相信任志剛亦處於上述的兩難局面,雖知雷曼債券風險高,但因牽涉甚廣,掣肘甚大,因而有所顧慮,不敢貿然喝止出售債券。最後雷曼爆煲,金管局受到千夫所指。
無可否認,金管局在維持香港金融體系穩定功不可沒。香港平穩過渡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和零三年樓價下跌的經濟衰退時期,任志剛當年在處理銀行貸款方面的監管非常嚴謹。及至2008年金融海嘯,香港銀行也不像美國般需要政府動用公帑打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