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富達證券(香港)業務部副總經理 林振輝
今年2季度以來,市場對於中國人民銀行降低準備金率的預期一直持續升溫,來源於市場認為中國經濟數據愈顯疲弱,通脹亦從高位回落;與此同時,資金外流和人民幣貶值等種種跡象亦使得外匯佔款出現大幅度的下滑。然而,面對這樣的經濟狀況,人行除了在5月降低過一次準備金率外,就再也沒有下調過。即使面對市場資金緊張的情況,也僅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的方式進行逆回購,來為市場緩解壓力。
人行只使用在市場進行大規模且頻繁的逆回購的方式,而不直接採取「降準」的手段,目的在於:希望可以適度控制市場預期,而不是讓政策顯得過於激進。雖然「逆回購」與「降準」兩者同樣都是向市場釋放流動性,但對於市場預期的影響卻不一樣。因為逆回購對流動性釋放的鎖定期時間較短,屬於暫時性緩解措施,所以央行即使頻繁操作,市場也認為此信號相對較弱。
7月份,人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以逆回購的方式向市場共注入逾5,000億元人民幣,8月份的第一周再通過逆回購向市場注資580億。然而,頻繁且大規模的逆回購措施,對資金市場的刺激成效只是一般,並未拉低拆借資金成本。對如此緩慢的政策步伐,有經濟學家認為,央行政策寬鬆基調雖已確定,但並不希望讓市場存有過多的預期,因為央行此次政策調整意在扭轉經濟下滑的勢頭,而不是要使經濟實現V形反彈。
另外一個造成政策步伐緩慢的原因,應該是人行對於通脹問題仍抱存戒心,對於通過「降準」以釋放流動性,會否在未來重新帶來通脹風險,仍然是人行的顧慮之一。目前,國際油價雖然從上半年的高位大幅度回落,但仍維持在90美元以上;除此以外,美國旱災造成的農作物大幅度減產,糧食價格不斷攀升,更使得部分糧價創下歷史新高;考慮到能源價格和食品價格在國內消費者價格指數中的佔比,通脹的確存在反復的風險。
會否帶來通脹風險成顧慮
鑒於人行已經在6月和7月份連續兩次降息,在適度控制市場預期的情況下,目前的做法是放緩步伐,暫時不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但是筆者認為逆回購僅為過渡之舉,「降準」最終仍是必要的,原因有兩個:(一)經常項目順差下降、人民幣單邊升值的預期已經出現扭轉,導致外匯流入速度放緩,年內外匯佔款量遠遠低於去年,這意味著央行需要通過「降準」來釋放流動性。(二)隨著更多的穩增長項目需要加快推出,未來市場對銀行資金的需求將大增,而暫時性的資金流通量應該不能應付市場需求。如資金市場再度緊張,未能及時「降準」,資金價格可能會隨時出現反彈。
基於以上邏輯,筆者認為央行下半年會降息一次,預計為0.25%;兩到三次「降準」措施將有可能實施,第一次的時間點應該是公佈7月宏觀數據時前後幾天。請大家拭目以待。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