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受入夏以來的旱災影響,美國本年度農作物的收成將大幅減少,導致農產物價格自6月中起大幅上升,玉米及大豆期貨價格已升至歷史新高,小麥價格亦升至近4年高位。
旱災已持續達兩個月,當地情況近日亦繼續惡化。美國國家乾旱減災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本土48個州已有三分之二的區域遭遇了中度以上旱災,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已有32個州的1,584個縣被確定為自然災害受災區,其中1,452個縣為旱災區,佔到全美數量的近一半,當中更包括接近90%的玉米及大豆產地。
受旱災持續影響,美國農業部亦大幅下調今年各類農作物的產量預期;下調今年玉米產量預測12%,至每英畝146蒲式耳,是2003年以來的最低水班;下調大豆產量預測9%,至每英畝40蒲式耳。
由於玉米等農產品為家禽及家畜飼料之主要原料,致農產品價格急升,更會帶動肉類價格上漲,當中,最快受影響的,將會為生產周期較短的產品,如家禽及雞蛋等。此外,玉米價格上漲亦會對一些工業造成影響;如以玉米作原材料的乙醇,價格亦與玉米同步上升,自6月中至今已升逾三成。
雖然,由於美國農產品大多用於出口,同時食品支出佔家庭開支比例很低,因此,農產品價格急升對美國整體通脹的影響有限。不過,那些從美國進口玉米、大豆等農產品的國家,將會受到衝擊,造成輸入性通脹。
未必對內地通脹構成太大壓力
以作為糧食進口大國的中國而言,一旦出現輸入性通脹,剛剛被壓至3%以下的通脹率有回升的可能,不過,由於中國除大豆有80%依賴進口外,小麥及玉米的依賴度相對低得多,因此,從近日內地農產品價格除大豆有較顯著的上升外,小麥及玉米價格的升勢並非太大,對內地通脹未必會構成太大壓力。
反而,是次農產品價格急升,對美國經濟或會這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在美國經濟仍處復甦階段的情況下,近幾時美國農產品出口成為了美國經濟增長的一個亮點。截至2011年9月30日的一年內,美國農產品出口額達1,374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並同時創造了115萬個工作崗位,因此,一旦美國旱災持續,農產品失收,很有可能會為勞工市場構成壓力,減慢美國之復甦步伐。
農產品價格急升,加上歐債危機,以及美國將要面臨的「財政懸崖」問題,拖累環球經濟的潛在風險眾多,在這情況下,投資者的投資策略宜傾向保守,即使入市亦以防守股及收息股為主,避免承受太大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