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一位已畢業並投身社會的學生約我敘舊,得悉這位本來對教學滿腔熱誠的年輕教師對教職抱有懷疑,正考慮轉行。他自覺未能成為一位好教師,如某某老師和我。當時我並未感到特別欣喜,反而滿腦子充滿了問號。
我當年花了許多教學以外的時間為這位學生批改文章,替他補習有關英文及語言學的知識,亦很用心聆聽他的私人問題,包括家庭、朋友及愛情的。其實我早已把他視為朋友,不是學生。而最重要的是他好學不倦,對英文及語言學充滿熱忱。我十分感謝他對我的信任,願意跟我分享生活點滴。雖然他已畢業,我亦轉到另一院校任教,但他每年總會找我兩三次;每年我的生日,他總會跟朋友賜我一份驚喜,如突如其來的探訪及送上自製的禮物。自此每當我失意或對教學抱存懷疑,想起這些,便會覺得自己選擇教學這條路並沒有錯。
多支持鼓勵 少金錢掛帥
許多教育工作者認為教學的滿足感是其他行業所沒有的,但這不是本文的重點,筆者旨在提出教學的雙向性。教師對學生的鼓勵及支持固然重要,但學生對教師的鼓勵及支持亦不容忽視。正當教師給予學生學習的動力,其實同時需要學生回饋教學的動力。若教師教學熱誠退減,對學生、對教育均十分可悲。在現今金錢掛帥的社會,教育淪為商業活動。當學生只會要求、家長只懂投訴、學校只重收生,教師要兼顧許多非教學事宜,與高薪厚職、受人尊崇再扯不上任何關係的時候,要不是教師與學生能互相牽引,相信沒有太多人會願意投入並堅持教育。
教師非偉人 反思保熱誠
教師不是偉人,不能「只靠單方面付出就可以獲得滿足」,只有學生學有所成,或獲得肯定和認同才能得到滿足。如果你日以繼夜預備的教材被學生嫌棄太多、太深,放棄溫習;又或你認真批改的功課被學生嫌棄評語太多,懶得理會或投訴你評分太嚴謹,你會有甚麼想法?相反,若學生欣賞你的豐富教材,認真閱讀並向你請教有關課題;學生認真閱讀你的評語,並向你請教如何改進,相信作為教師的你,即使犧牲課餘及休息時間工作,還是會樂此不疲。
說回來,這位舊生不滿同事只把教學視為一份工作,不願意花課餘時間指導有需要的學生或跟學生聯絡感情。他怕有一天自己也會成為失去熱誠的教師。他道出了問題的關鍵——一位教師失去熱誠,教學就只是餬口的工具。要保持熱誠,反思是必須的。而反思可以是與學生敘舊、閒時看看學生的感謝卡,或與滿腔熱誠的教師多交流。通過反思和分享,但願師生的雙向關係能讓教師的內心仍保存一團火,培育更多英才。 ■理大香港專上學院講師 黎穎思
網址:www.hkcc-polyu.edu.hk
逢周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