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邵逸夫基金會向內地144所各級學校捐贈2億港元。圖為丁雨秋(左)及方逸華(右)。香港文匯報記者梁祖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景熙)邵逸夫基金會宣布,向內地27個省、市及自治區共144所各級學校捐贈共2億港元,興建大樓以支援教學需要。受惠者包括22所大學、66所中學、16所九年一貫制學校、36所小學及4所特殊教育學校,將合共建設144棟「逸夫樓」。基金會昨日舉行交流會,與多名受惠院校管理層會面。國家教育部港澳台辦常務副主任趙靈山、副主任余彬及基金會主席方逸華均有出席。
評審後選出22大學
邵逸夫基金會自1985年起,連年向內地捐贈鉅款支援教育事業發展,累計金額超過45億港元,歷年共建設5,994個項目,包括教學樓、圖書館、科技、體育、藝術樓、交流中心等。基金會北京負責人丁雨秋表示,今年共有數十所大學提交申請,由評審會考慮院校是否在貧困地區提供教學、大樓是否用作非牟利教學用途、設計安全標準及能否在2年內完工等多方面因素,最後選出22所合適大學。至於其餘各級學校,則以各地教育部門推薦名單作參考。
免試招港生 有意「加碼」
對於上學年教育部首次推出的「63所內地高等院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趙靈山昨日透露計劃有意「加碼」,讓港生有更多機會到內地升學。他稱兩地學生可透過計劃獲得更多交流機會,認識彼此文化。現時教育部正與各地高等院校討論細節,他笑言來屆免試招生計劃,「希望有70所學校(參加)!」
「免試招收生計劃」去屆共4,247名港生申請,最後971人獲取錄。趙靈山認為,多人落選是因為不少申請者未達4科「3322」基本水平。目前計劃參加人數仍有進步空間,希望將來多在香港辦教育展,讓更多學生了解「免試招生」詳情,又可促進他們對內地院校的認識。他又建議內地院校完善網頁,校長亦要多到香港介紹學校,主動吸引港生前往就讀。
趙靈山:中國人要愛國
因應近日國民教育科成為香港討論焦點,趙靈山回應記者提問時指,每個國家都有國民教育,不同層次的身份認同是從近至遠,慢慢從小培養,「先是從家庭開始,學會愛父母、爺爺奶奶,然後依次是社區、鄉土/城市、國家,最後是普世價值,例如平等、自由、和平、博愛等」。對於有人認為,國民教育應改名作公民教育,趙靈山認為,甚麼名目都無所謂,並反覆強調「中國人一定要認同國家、愛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