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最近有人提出要保留新界原貌,令更多人擔心香港因而停滯不前,失去競爭力,以致自毀前途。反對者多非原居民,其實他們正是當年新界發展,得以有完善的交通網絡及基建設施讓他們遷入安居。地區融合,涉及政治層面,非土地用途所能涉及。
我是一個很喜歡看到改變的人。幼時在鑽石山石屋區長大,當年四處是綠油油的菜田,旁邊的大磡村還有一個飛機庫。我看著對面的新蒲崗工廈一幢幢築起,跟著這一帶的人都可以到工廠上班,主婦拿塑膠花回家穿,大家的經濟都改善了。不少人胼手胝足儲了錢在別區買樓。
爸媽帶著我們搬到觀塘時,人煙稀少,到處還是地盤。觀塘的工廠區也築起來了。那時我們的家庭旅行是乘搭火車到沙田,在新娘潭的山溪暢泳。
時移世易,鑽石山起了高樓,環境優雅,有商場也有蓮池。觀塘裕民坊更踏入重建階段,工廠區內有多個潮人商場及酒店,政府還計劃起動九龍東。
沙田是第一個衛星市鎮。如果當年政府不能開發新界,沒了沙田、大埔、粉嶺、上水、屯門、天水圍……會有多少人難以安居?計算一下這些地方發展後遷入的居民數目,若不發展的話,後果實難以想像。
大埔工業h的落成,令很多公司大幅節省了租金成本。我任職的公司,多年前在中環、金鐘等十九個地區設辦事處,自大嶼山發展後建了總部,節省了租金,辦公空間大大提高。試想,一家機構的租金成本減省了,在工資及發展上就有更大的增長空間。
香港繁盛時處處地盤在趕工。在香港長大的我,見證地區發展帶來的好處。對曾經為香港發展盡一分力的人,無論是甚麼崗位,政府、商人、工人,我都心存感激。所以請大家毌須擔心,細小的香港,能打造成現代化的城市,就必定有更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