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宗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
本屆特區政府十分重視民生的工作,老年貧窮問題更是我們重點關心的其中一環。我們一方面需要研究長遠策略,另一方面認同政府應盡早為當前有經濟需要的長者加強支援。因此,行政長官於本年7月16日宣布增設每月2,200元的「長者生活津貼」,作為重點扶貧措施,讓有需要的長者,經過簡單的入息及資產申報後,可以領取。這亦履行了行政長官的競選政綱中的承諾。
以申請人的經濟狀況作為主要考慮
計劃公布後,有些70歲或以上的長者不明白為甚麼要有入息及資產申報,甚至誤會政府要為難他們。首先,我們要明白「長者生活津貼」的定位,是在現有的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現時津貼額為1,090元)以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現時長者受助人平均可獲發4,710元)兩項計劃之間,加入新的長者的生活津貼。
我們明白現時本港部分長者,確實需要經濟支持。但畢竟生果金並非為解決長者經濟困難而設;而且亦沒有機制分辨哪些70歲或以上的受惠人有較大經濟需要。至於綜援,則主要為協助面對經濟困難的家庭應付基本生活需要,對於一些想自給自足的長者未必適合。長者生活津貼的設立正是要填補當中這一道夾縫,聚焦向本港65歲或以上有經濟需要的長者加強支援。
對於年滿70歲又有經濟需要的長者來說,新的長者生活津貼實際上是在綜援以外提供多一個選擇。經濟能力較好的長者當然可以維持現狀,無須申報入息和資產,繼續領取現時1,090元的生果金。
簡而言之,長者生活津貼的申領資格是以申請人的經濟狀況作為主要考慮,因此有需要藉入息和資產申報以確認資格。
要顧及長遠影響和可持續性
我們預計在推行第一年有超過40萬人領取長者生活津貼,若以整年計算,額外津貼開支約62億元。如以2012-13年度全年的預算政府經常開支作比較,新津貼會令政府經常福利開支由現時的440億元大幅增加14%至超過500億元,亦會令政府經常總開支增加2.3%,和使到經常福利開支佔政府經常總開支的比例從16.7%躍升至約18.6% 。有關的額外承擔(未計津貼額的定期調整)到了翌年已經會增加2億元至64億元。隨著本港人口急劇老化,新津貼的財政影響預計在10年內會大幅增加超過5成(即34億元)至約96億元。
社會上有聲音反對申報入息和資產,但若果所有年滿70歲的申請人不需設經濟狀況的限額,額外開支預計會隨即增加37億元至接近100億元。如果所有年滿65歲的申請人也不需設經濟狀況的限額,則額外的開支更會增至約136億元。隨著高齡人口持續增加,日後的經常開支增長更會遠遠多於此數額。
任何新政策計劃的推行都要顧及政策的目標及其長遠影響和可持續性。最新的人口推算顯示,65歲或以上長者的人數在不出20年後(2031年)會由現在的98萬人躍升逾倍至216萬人,至2041年更預測達到256萬人,屆時將佔香港人口3成。與此同時,香港的勞動人口將於大約2020年開始減少,納稅人口亦會隨之減少。新津貼如完全不考慮長者的經濟狀況,將無可避免帶來深遠和沉重的財政影響。人口老化亦會對本港福利和醫療系統構成重大挑戰,無論是病床、院舍或社區安老照顧服務的需求都會大幅增加。我們是否應該把有限的資源更聚焦、更有效地投放呢?
事實上,在2012-13年度,政府為長者提供社會保障、安老服務及醫護服務的預算開支約達435億元,佔政府經常開支約16.5%。政府會繼續加強各項非現金社會福利,例如獲大幅資助的醫療及福利服務,以至公營房屋等。剛於今年推出的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和將於明年推行的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便是近期的新猷。這些工作正穩步前行,會令更多長者受惠。
自住物業不計算在內
長者生活津貼需要設有經濟狀況限額,目的是要聚焦地向有需要的長者提供幫助,以能更貼切地應付社會上不斷轉變的需求。為簡化運作,讓有需要的長者盡早受惠,新津貼的申請資格會等同現時65至69歲長者申領的普通高齡津貼的規定。現時的規定是:申請人須年滿65歲並符合相關居港規定;單身長者每月入息不超過6,660元、資產總值不超過186,000元;有配偶的長者夫婦合共每月入息不超過10,520元、資產總值不超過281,000元,便可申請。值得注意的是,長者的自住物業和親友給予的款項是不用計算在內的。
我們計劃在新一屆立法會在本月(十月)中展開工作後,第一時間向福利事務委員會匯報新津貼的詳情,然後爭取在同月向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以期新津貼可盡早於明年首季接受申請。若果撥款能夠在十月份內獲得通過,合資格長者將可獲發由今年十月一日起計的津貼。
我熱切盼望長者生活津貼能早日落實,讓40多萬有經濟需要的長者生活過得好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