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國際證券股票衍生產品執行董事 雷裕武
目前市場有近5,000隻不同條款的認股證和牛熊證,當我們細心觀察,並非每一隻權證也交投活躍,市場焦點往往集中於一些貼價條款(即行使價與正股現價相近),個別價外條款交投淡靜,部分甚至已跌至1仙,並有大量的沽盤排出(所謂「1仙淨沽出」)。
根據目前的市場規則,發行商一般需要為其發行的認股權證提供買賣價,並維持流通量。有坊間傳聞,窩輪價格即使只剩1仙,發行商也需提供流通量,甚至全數回購,到底這是否屬實?
這是投資者經常提出的問題之一,或許反映他們並未掌握產品特性,以及普遍缺乏「止蝕」意識,不少人仍以買賣正股的心態來投資窩輪,結果經常出現「贏粒糖,輸間廠」的情況。事實上,買賣波動性高的投資工具如窩輪、牛熊證,基本要訣之一是訂立及嚴守「止蝕」位,並只在適當時機入市作即市買賣,否則極有可能在風高浪急下沒頂。有見及此,發行人目前最迫切的工作之一,是推廣投資者教育,向他們灌輸正確的風險意識。
回到先前的提問,1仙淨沽出的情況其實屢見不鮮,發行人並非袖手旁觀,反過來說,他們也不希望見到這情況。試想,倘若投資者以0.5元買入權證,最後因市況逆轉,加上時間值流逝,輪價輾轉跌至以1仙掛出,即使發行商願意以1仙買回,投資者仍需承擔很大損失。
那麼,原因何在?目前市場容許掛入的最低買賣價為1仙,不論是發行人或投資者,也不能掛入1仙以下的買賣盤。因此,假若某權證的合理價(fair price)只有0.5仙,發行商是不會以1仙在市場大手回購,即使許多投資者以最低價1仙掛出賣盤,該權證最終亦乏人問津。
此時,投資者可以做的,是趁相關正股反彈,股證仍有價值時,盡快沽出,他們可聯絡有關發行商,向他們查詢合理價,甚至要求開價。誠然,在個別情況下,權證在到期前是有機會沒有價值的,例如滙控(0005)目前市價為74元,某滙控認購證的行使價90元,距離到期日只有不足1個月,要正股在短時間內升逾16元,實在談何容易。但發行商應可相告權證能夠重上1仙的正股相關價格。
其實,只要權證尚餘價值,發行人一般絕對願意積極回購,只是,隨著時間流逝,機會也會越來越低。以往,有些投資者抱著「富貴險中求」的心態,鍾情於買賣此等仙輪,貪其波幅大,回報高。倘若以1仙買入個別末日輪,只要窩輪稍升至1.1仙,投資者已取得10%回報,而他所承擔的最大風險,只是損失買入價1仙。然而,此類權證多屬極度價外,時間值流逝速度頗急,投機性極重,一般投資者不宜涉足。
總括來說,投資者在買賣任何權證,必須先了解所涉及的投資風險,訂下及嚴守相關的「止蝕」位。經驗告訴我們,窩輪投資者常犯的毛病之一,就是把原本視為短線投機的買賣,不經不覺地轉為中長線投資,由於權證並不適合持有,其時間值消耗會對窩輪價值帶來影響,故嚴守止蝕,提高風險意識是非常重要。若他們能嚴守「止蝕」,就不會遇到1仙淨沽的情況。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