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浩 香港浸會大學地理系訪問教授
政府想徹底壓抑樓瘋問題,必須於土地供應作出多方面的調整及改善,宜成立跨部門的高層委員會,由特首或政務司司長直接領導,不同的局長或署長亦應加入,以便局或署之間的人手調動及協調,跨部門合作能增加工作的穩定性及效率,有助加快解決土地供應問題。
香港的房屋問題日趨嚴重,日前更有新聞提及,連大學生也對住屋問題束手無策,紛紛申請公屋,截至現階段,已大約有兩至三萬個大學生輪候公屋,在樓價高企的環境下。年青人期望結婚後自置物業明顯是紙上談兵,他們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租住居所。然而,現在樓價達至高峰,很多業主為了方便轉售圖利,寧願將其空置,也不租出物業,以避免被至少一年的租約限制,使年青人連租住房屋也成一大困難。可見香港的房屋問題的確每況愈下,甚至出現病態的情況。
保證長期穩定供應壓抑樓市狂熱
各界對香港樓價高企有不同的意見和聲音,但相信很多人會同意以下這兩個平實的觀點是不容忽視的。第一,香港的低息環境源於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這為市場製造了大量的流動性資金,令樓宇按揭的利率偏低,市民對於將資金投放於何處毫無頭緒,自然會將之投放於樓市,樓價因而逐步被推高;第二,其實香港並不缺少土地或發展空間,但將生地變作熟地的過程非常漫長,短期內大量增加熟地供應的數量是一大難題。遲些國際利率上升,屆時,香港的樓價亦會下調,然而,此舉並非香港政府能左右。
香港政府能左右的,就是土地供應問題。政府為了打壓樓市,先前曾推出特別印花稅等措施,然而,政府想徹底壓抑樓瘋問題,必須於土地供應作出多方面的調整及改善,令真正有實際需要買樓的用家有信心,保證未來五至十年有穩定的土地供應,以免他們急於一時,間接導致樓市狂熱。
恢復定期賣地增加供應透明度
首先,政府宜成立跨部門的高層委員會,由特首或政務司直接領導,不同的局長或署長亦應加入,以便局或署之間的人手調動及協調,跨部門合作能增加工作的穩定性及效率,有助加快解決土地供應問題。
其次,政府必須檢討兩方面的制度,一是土地售賣及供應制度,二是土地開發及收地制度。在土地售賣及供應制度方面,鑑於現階段市場缺少土地,政府應考慮重新恢復定期拍賣土地以取代勾地政策,發展商勾地的成功率一直偏低,相反,定期賣地能增加透明度,發展商可以自行評估土地潛力再出價,加強發展商對買地的興趣,從而幫助有序地供應土地。
此外,政府亦應簡化房屋興建的程序,例如現時興建公屋估計需時七年,但假如由上文提及的高層委員會督導,興建程序相信可以加快,興建年期亦有望縮短至五年,有助紓緩土地供應問題。
在土地開發及收地制度方面,由於當中涉及填海、收地及改變土地用途等範疇,政府需作出相應的檢討。政府去年曾提出耗資九十億填海以開拓土地,填海牽涉的利益衝突不多,政治阻力固然亦較少,然而,此舉卻是遠水不能救近火的方法。
樓市政策應擇善固執
另一方面,政府近年亦積極收地,以新界東北為例,政府計劃於新界古洞北、粉嶺北、禾輋及打鼓嶺收地,以增加該地區的住宅土地供應。無可否認,收地的確是有需要的,然而,收地的程序卻非常困難及棘手,除了原居民和非原居民的觀點不一致外,當中還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如保育問題、賠償問題,甚至會引起誤會,如新界東北收地等於「賣港」等說法,造成社會各界人士出現矛盾和衝突。
最後,改變土地用途同樣會出現阻力,因為不少土地以短期租約批租作不同用途,例如作文娛康樂之用,改變其用途會影響附近景觀、環境及文娛設施,衝突同樣會由此衍生。雖然阻力重重,政府仍然應以大局為重,繼續檢討及改良制度,採取堅持及積極的態度。
總括而言,政府要壓抑樓瘋問題,長遠而穩定的土地供應是首要條件,政府要抱有政治遠見及膽識,更必須有毅力去堅持到底,只有這樣,香港的樓瘋問題才能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