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步明
菊花清雅飄逸,華潤多姿,清香襲人,是人們最喜愛的花卉之一,而菊花雅稱為「陶菊」,卻與陶淵明有關。
陶淵明出生於公元376年,字元亮,號五柳先生,中國田園詩人的鼻祖,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五柳先生傳》是他的名作。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魯樞元先生曾在台灣淡江大學作的題為《從陶淵明看當代人的生存困境》演講中說:「中國文學史中常說:偉大詩人陶淵明,怎麼偉大,偉大到什麼程度?如果讓秦始皇PK陶淵明,那就好比在一架天平上,一端放上宮殿城堡,一端放上一縷清風白雲,奇怪的是這架天平沒有顯示出太大偏斜。」
陶淵明一生愛菊,歸隱之前,他任過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時,潯陽郡督郵,也就是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員要來巡視,屬吏曾勸他:「當束帶迎之」,即勸他穿戴整齊的官服去見督郵,陶淵明坦然道:「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他毅然授印去職,從此結束了十三年的仕官生活,並賦《歸去來兮辭》,表明他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歸來後的生活讓他豁然開朗,「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表達著一種故園依舊的欣喜,在閑適的鄉間生活中,他在宅邊遍植菊花,採菊東籬,在閑適和寧靜中偶然抬起頭來,秀麗的南山就撲進了他的眼簾,「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千古名句也油然而生,剎那間人與自然達到了和諧交融,而這種超逸、平和、自然的生存境界恰恰是很多文人所嚮往的。菊花的品性,已經和陶淵明的人格交融合一,明俞大猷《秋日山行》所說:「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周敦頤在《愛蓮者》也說,「菊,花之隱逸者也」,人們仰慕陶淵明的人品,敬仰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岸風骨,把陶淵明深愛的菊花與他的人格聯繫在一起,菊花,逐漸獲得「陶菊」的雅稱,東籬也就成了菊花圃的別稱,「陶菊」和「東籬」也被賦予潔身自好、遠離塵囂品格的象徵意義。
陶淵明和陶菊一直受到歷代文人的讚美,「陶菊」的清香高潔不但是陶淵明人格與品德的寫照,也成為一種詩歌意象和文化語碼,李白仰慕陶淵明的人品,在《戲贈鄭溧陽》中寫道:「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唐.元稹有詩云:「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宋.朱淑真也有「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的名句,李清照的《醉花陰》中也有「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有:「陶潛酷似臥龍豪,萬古潯陽松菊高」,正如魯樞元先生所說:「『陶淵明作為田園詩流派的創始人』田園詩派的象徵,描繪田園風光,抒發鄉土情感,是他對中國文學史做出的最大貢獻,中國歷史上的許多著名詩人如王維、李白、白居易、柳宗元、蘇東坡、辛棄疾、陸游都是陶淵明的仰慕者、追隨者、效仿者,都是他的超級『粉絲』」。同時魯樞元先生也感嘆:「固有的鄉土或者已被現代化的進程拆解得七零八落,或者已被工業社會、市場經濟所同化,變成農副產品的生產流水線,鄉村中往昔的一切,不是在迅速失去,就是完全改變了模樣……昔日的田園風光再也難以尋回」。
今年將會在什麼時候看見秋天的菊呢?是在清晨的陽台下?在黃昏時那條寂寞的小路上?或是在旅途上某個不曾相識的小城?然而,來不及細想,風清骨峻的菊已在眼前燦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