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內地官方9月份製造業PMI重上50的盛衰分界線,而美國上月就業數據理想,刺激港股甫踏入11月便連續兩日急升,突破22,000點關口;然而,面對美國總統大選及中共十八大會議等重大政治事件,投資者取態觀望,高追的意慾不大,使港股接連幾日反覆回軟。
周三(11月7日)港股時段,美國總統選舉點票進行,早段羅姆尼領先,而恒指則反覆下滑;但點票至中午時間,奧巴馬反超前並勝出大選,則使恒指於午後急升,並以全日高位收市。市場普遍認為,奧巴馬連任有助聯儲局人事及政策方針連貫性,對華方針亦相信不會出現重大變化,有助減少不明朗因素。
但及至美國開市,美股卻急瀉而下,道指重挫逾300點,跌至三個月新低,市場擔心,奧巴馬未必能成功遊說佔眾議院多數席的共和黨,解決「財政懸崖」的問題,進而使稅收增加和支出削減計劃於明年初自動啟動,對美國正緩慢復甦的經濟帶來沉重打擊。
美股下挫,港股於周四(11月8日)亦大幅低開,而尾市跌勢加劇,成交更衝上726億元的一個半月新高,顯示調整壓力較大。然而,值得留意的是,自10月份至今,歐洲、美國及香港三地股市,走勢正越來越見分歧;其中,美股從高位回落,美股三大指數累計跌幅達3%-5%不等,而歐洲股市則於高位橫行,至今累升約1%,至於香港股市,卻是一支獨秀,恒指自10月份至今升逾6%,國指更是大升近一成之多,遠遠跑贏環球股市的表現。
這種情況,似乎顯示資金正在環球股市進行重新部署。事實上,從長線走勢看,美股於上月已升近金融海嘯前的歷史高位,相對於美國經濟初現復甦,兩者並不相配,資金抽離美股轉投其他估值更吸引的市場,亦屬合理。
相對而言,恒指目前歷史市盈率11倍,而國指市盈率只8.9倍,分別較五年平均值折讓了17%和34%之多,加上近期中國經濟數據反彈,使港股吸引力頓增,吸引環球資金流入,走勢持續強於歐美,亦並非奇怪了。
儘管如此,但資金既然抱持著買便宜貨的目標,亦不會急於高價追漲;事實上,面對美國大選、中國十八大等政治事件,市場容易受消息衝擊,而美國總統大選後美股急挫,便正好成為港股調整的機會。
從技術上看,港股自9月初一路攀升過來,幾乎不曾有明顯的調整,同時指數亦大幅拋離50天、100天及250天線,近距離內欠缺強力的技術支持位;但假如市場氣氛保持向好,料恒指不會大幅回落,則按9月低位至本月初高位升幅計的23.6%及38.2%黃金比例調整目標(分別為21,424點及20,975點),或已足以讓大市喘定,可作為入市的參考。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