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國際證券股票衍生產品執行董事 雷裕武
上周港股成功突破15個月高位,並在22,000點整固,氣勢如虹,周五成交也升上700億元。根據以往經驗,當大市持續暢旺,投資者對槓桿產品的需求也會大幅增加,期望能藉以提升投資回報。要有效地掌握認股權證特性、涉及風險及買賣策略,坊間有不少書籍或財經網站可供參考。然而,面對市面上逾4,000份種類不同的認股證,小投資者往往眼花繚亂,到底應如何選取一些切合自己需要的權證條款?
對一些經驗尚淺的朋友,投資權證前必須先清楚了解產品的特性和風險,始終槓桿產品的潛在殺傷力不低,投資者切勿掉以輕心,由於權證是股票的衍生工具,其價格變動往往是由正股帶起,因此精明「選股」是投資權證的重要一步。
到底選甚麼資產股份,有別於直接購股投資,權證投資者往往著眼於短期表現,即一些預料在短時間內出現異動的股票,而每次進入企業業績期,也被視為投資權證的黃金時候,其實股價短期方向並不重要,不論看漲看跌,投資者也可透過權證入市捕捉機會。假若投資者對相關資產持有中長線看法,或許以ELI產品部署更合適,因投資窩輪,始終需要面對時間值損耗的壓力。
即使選定掛u資產,個別熱門的重磅藍籌股「閒閒地」也有超過100隻相關權證,在比較條款上,坊間往往各施各法,並沒有既定準則。事實上,在過去10年窩輪投資者的心理質素和買賣技巧也日趨成熟,揀輪時已不再局限以成交量和溢價作為唯一指標,而是全方位透過街貨量、波幅水平、換股比率及發行人表現等因素作綜合分析。
透過年期和行使價作初步篩選
我建議投資新手可先透過年期和行使價作初步篩選,收窄目標範圍,要知道,這兩項條款都是決定權證槓桿比率的主要指標,而權證槓桿高低,將會直接反映其風險和回報表現。
在一眾的權證條款中,行使價的重要性極高,往往主宰投資風險及潛在回報,其中貼價證(即行使價與現價相近)往往被視為較好的選擇,而低行使價的條款提供較低的槓桿比率,但回報則較穩定。若投資者深信相關資產在短期內勢必攀升,可選擇相對較高槓桿的條款,實行「以小博大」,但若對短期升勢未有十足把握,或期望穩中求勝,則不宜過份進取,可考慮一些槓桿較低的條款。
至於年期方面,越接近到期日,權證的爆炸力越高,而殺傷力也會同時增加,因此,投資者可因應自己對後市短期走勢作取捨,一般來說,三至五個月到期的「中年期」條款最為合適,能在各方面取得平衡,值得留意,若非高手或對短期市況有非常明確看法,不宜選取兩個月內到期的條款,筆者曾在本欄分享,末日輪一般的時間值損耗較高,即使買對資產走向,倘若未能速戰速決,輪價表現或會較預期遜色,入市前要加倍留心。
投資者經過初步篩選後,然後可再考慮透過街貨量、波幅水平、換股比率及發行人表現等因素,細心分析比較,選出目標權證。值得留意,認股權證是一種短線的投資工具,其「時間值」部分將會隨著時間流逝而遞減,換言之,投資權證並不能像投資股票一般長期持有,投資者也必須貼市,因應市況轉變而調整策略,在市況逆轉時更要果斷地執行止蝕,限制虧損,而嚴控入市注碼也是非常重要。(以上資料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