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副主席及資深測量師 陳東岳
港府推出的5,000個白表免補地價,購買二手居屋計劃,被質疑推高樓價,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通過無約束力動議要求擱置。港府表明無意這樣做,指推高樓價的講法不成立,是市場供不應求令樓價攀升。
筆者的看法是,無疑當宣布計劃後,二手居屋及市區中小型單位樓價的確彈升,雖然無具體數據證明是新政策所引致,但宏觀的背景真的是樓市供求失衡。無論怎樣,這項政策旨在幫首置人士上車,消息傳出後,真的為有機會受惠的白表家庭帶來新希望,港府在現階段不宜出爾反爾,反為在具體推行細節上調整一下,或許能釋除各方疑慮。
政府多管齊下處理房屋問題,包括增供應、壓炒賣,以及加快現有房屋,包括二手居屋的流轉。上述白表名額免補地價買二手居屋,正是加快流轉的措施。現時有38萬個居屋單位,本來足以應付2016/2017年度新居屋落成前這4年過渡期,每年5,000個即共20,000個白表準買家。但現時每年二手居屋成交約不足2,000個,居屋樓價一般較低,為何成交量那麼少﹖每年5,000個新增需求是否會形成僧多粥少?是否居屋業主較少放盤令市場盤源不多?是否較少代理參與居屋市場?要提升居屋流通率,這些都值得研究。
居屋業主,無論是依循綠表或白表途徑購得居屋,應該都是只擁有一間屋,要由居屋換私樓,面對資金門檻甚高,除非居屋業主住了多年,供滿按揭,賣出居屋後得款夠付私樓3成或4成首期。但先要了解他們的一般心態,千辛萬苦捱足多年才供滿按揭,換樓後又要從頭再供過,很多業主年紀不輕,反正住慣住熟在同一屋苑,左鄰右里已建立街坊關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反而兒女長大後要成家立室,買入私樓小單位,父母一般會用積蓄幫忙支付部分首期,讓子女靠薪金供樓,但父母擁有那間居屋不會出售,就算將來子女經濟發生問題,也可以回「老家」居住,這是父母對子女作安全保障的一種,這亦是為何居屋業主較少放盤的原因。
政府「出招」炒賣應可遏止
有人認為政府「好心做壞事」,令炒風蔓延至居屋二手市場,筆者相信政府推出額外印花稅及買家印花稅後,炒賣住宅包括居屋應可遏止。至於白表人士,申請居屋者應該都是首次置業,爭崩頭才買得居屋,估計不會為賺樓價差而短短幾年便售樓圖利,況且售樓後得款未必夠付私樓首期,於是又打回原形,變回租樓一族,平常家庭一般不會這樣做吧!
看來政府是先推辣招把炒家及非本地買家遏抑,最好的效果是樓價因此回穩,好讓過渡期內白表客較易上車,很明顯當局已察覺二手居屋成交少這個現狀,已把5,000個白表分兩批,兼且首批要在2013年中才公布,這是已採取減低對居屋樓價做成衝擊的步驟。
綜合最新形勢的各方面考慮,筆者認為特區政府建立威信,既已宣布每年讓5,000個白表客上車,很多無殼蝸牛對此充滿期望,現階段不宜出爾反爾,反為可考慮在具體推行細節上調整一下,比如考慮再分細批次公布,每季1,250個,以免同一時段太多新買家擁入居屋市場,另外,建議當局作具體研究上述影響居屋業主放盤的因素,從而掌握活化居屋市場的竅門。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