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新進藝術家吳鋌灝
視覺藝術政策?
香港根本就沒有專門的視覺藝術政策。香港本地的視藝展覽,很多並非服務本地藝術家。香港藝術館最多人去看的都是國外大師的展覽,像Andy Warhol……我記得去年有過一個本地策展人策劃的視覺藝術聯展,但辦了一段時間,很快又換成一些大師的展覽了。
再譬如西九M+,我想很有可能視覺藝術的收藏也會以國外為主,為甚麼對本地藝術家的作品缺乏系統性的收藏呢?(藝術家吳鋌灝)
西九本土人才何在?
西九現在大部分的規劃和管理者都是外國人,除了「M+進行:油麻地」之外,大部分的項目運行都是用外國人的眼光來推動本地的藝術,為甚麼不能使用更多本地人才?不單是指要給本地藝術家機會,策展人、公關,乃至配套——我覺得西九當局大概害怕,如果把工作交給一群黃毛小子會搞砸,但是如果不讓他們參與,他們永遠不會有學習和發展的空間。(藝術家吳鋌灝)
資金補助?
視覺藝術家相比十幾年前的狀況好了一些,但始終面對的最重要問題,還是「地」的問題,相比內地,我們的地比較貴,所以需要政府資助,將空間用較便宜的租金租給藝術家,這樣才能培養出藝術的生態。否則人人都要等發達後,才交得起租金——政府在這方面是有責任扶植藝術家的,譬如為工作室提供補貼等。 (藝術家黃國才)
目前政府資助只有藝發局能夠提供,但藝發局的資源要分攤到戲劇、音樂等項目上,實際上每年分給視覺藝術的資金很少。我的意思並不是說政府該砸錢下去,而是說資金投入後,要能起到作用、產生迴響。至於個人,譬如我如果申請資金補助,肯定是申請「新苗資助計劃」,那可能拿到兩萬塊左右,如果做展覽,除非包場地租金,否則錢全都要花在這些方面,能真正用來完成作品的錢,已所剩無幾。(藝術家吳鋌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