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顏倫樂) 近年出售新盤,呎價動輒過萬,與普羅市民收入嚴重脫節。樓價高企,除供應少之外,地產商亦將樓價高企歸咎建築成本上升。對於後者,據本報記者採訪多名業內人士指出,近年建築工人薪資確實大幅上升,但建築成本只佔總成本四分一,影響遠不及新盤「豪宅化」,「多加10元豪裝,可以賣貴30元」;加上地產商用盡土地的建築寬限期,甚至樓盤落成亦不推出,令供應處於偏緊狀態,才是高樓價的元兇,「成本2元,正常要保本兼賺錢賣2.6元,但當市場供應少,就飆至4元」,可謂是高樓價宿命的成因。
近日港島西環堅尼地城卑路乍街一個新盤,發展商計劃明年1月推售,意向呎價達3萬元,媲美港島半山,以此計算,假若即使是細到500方呎的單位也要1,500萬元。以統計處公布的去年本港家庭住戶入息中位數每月20,200元計,市民即使不吃不喝把賺的每分錢儲下來,也要742.57個月,即61.88年才能買得到!真係人生有幾多個十年?
學者批評「低檔」絕跡
城大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見圖)表示,發展商為求賺取更高利潤,將樓盤豪宅化成為必然的手段,可說「新盤=豪宅」。不論大單位、細單位,樓盤地點是否在豪宅區,通通以豪宅掛帥。材料、大堂都用上最好,就算蚊型樓亦要有會所,低檔物業已不再在港出現。
事實上,新盤豪宅化是近年發展商吸客的招數,但羊毛出自羊身上,發展商在推售新盤時,先在商場或甲級商廈內,打造一個數千呎至逾萬呎的售樓廠,加上超豪華示範單位,單是這些支出,往往花費上億元。再看新盤附設豪華雲石大堂,配備落地水晶燈,加上超級無敵大會所,設施五花百門,總建設成本自然一路向上。
「建築費係有限錢」
發展商近年將樓價高企責任推卸在建築成本上漲,但業界不苟同。香港測量師學會工料測量組副主席陳少康稱,建築費貴與樓價的關連性其實不大,「建築費係有限錢」,即使上升一倍,亦最多3,000多元,豪宅物業當然更高,但必須要說,豪宅的樓價亦訂得相對更高,平衡後建築費所佔比例不會太高。
他同樣提到現在新盤豪宅化情況嚴重,即使偏遠地方的樓價亦訂得相當進取,「廣告講鰴ㄜ曭鶱銦v,但呎價卻逾萬元。他承認現在建築費的確正在上升,但上升速度肯定比不上樓價。建築費上升主要來自建築工人的勞工成本支出,故此業界亦開始想辦法,如改用機械化等,希望降低人手比例,減少建築費支出。
建築成本計算空間大
業內人士指,發展商所提及的建築成本,與建築師所指大不同,因為發展商將廣告費、內籠裝修及配套設備等都算作建築成本,且屬「帳面價」,價錢自然更高。他更說,大型發展商「食水可以更深」,因為若發展商有子公司是經營建築業務,成本不單可獲攤分,在建築工程及時間控制上都較中小型發展商有成本效益,「貴極都有限」。
潘永祥雖認同今日豪宅化問題嚴重,但認為這是發展成熟的地方無可避免面對的現實,因為建築費佔樓價的比重不多,這些周邊「豪裝」,就變成發展商推高利潤的唯一法門,因為「豪裝的建築費加10元,樓價可以賣貴30元」。而且「牛唔飲水唔撳得牛頭低」,香港人一邊鬧豪宅化,一邊卻繼續買豪宅新盤,有追捧者,發展商自然食髓知味,形成惡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