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葉國謙(右三)與民建聯內地聯絡處總主任麥海珊及個案業主,講述專責小組10年來的工作成果。香港文匯報記者鄭治祖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內地房地產市場已日漸成熟,但在上世紀90年代初,內地逐步開放地產市場時,就因為當年相關法例未成熟而出現了不少「爛尾樓」,令不少當年到廣東買樓投資或自住的港人不幸成為苦主。民建聯立法會黨團召集人葉國謙介紹該黨於2003年為此成立的專責小組10年來的工作成果:自2003年來,他們共處理了409宗港人申訴個案,涉及逾5,000戶,其中成功解決的有378宗,協助約4,000戶,包括為苦主討回「血汗錢」、與地方政府溝通及處理與發展商的債權事項等。
受助人4,000戶 成功率九成
葉國謙昨日指出,他們發現其中不少個案涉及有關樓盤的發展商挪用發展資金、甚至挾資金潛逃而導致樓盤「爛尾」,令不少港人的多年積蓄轉眼化為烏有,令自己在心裡很想為他們盡一點力。2003年,民建聯終成立了專責小組,集中處理港人針對內地「爛尾樓」的申訴個案,工作主要是梳理及調查事件,專責小組會為苦主討回「血汗錢」、處理沒有房產證的樓盤、與地方政府溝通,及處理與發展商的債權事項。
10年來,民建聯共處理了409宗港人的申訴,涉及逾5,000戶,這些個案主要分布在中山、佛山、惠州及東莞等地,問題涉及未能收樓的有246宗、約3,000戶;無房產證的163宗,約2,000戶。目前,有378宗個案得到解決,受助人約4,000戶,「解決率」約九成,而未解決的個案有31宗、涉及約750戶,主要是因為涉及發展商違法發展,問題較為「棘手」,目前工作仍在繼續。
葉國謙:處理過程「歷盡艱辛」
葉國謙坦言,他們在處理不同個案的過程中,可謂「歷盡艱辛」,但他們深信堅持下去總會有進展,最重要的是不斷接觸及與多方合作,加上一班業主鍥而不捨,個案往往會「柳暗花明又一村」。他並相信,內地各政府已逐漸意識到信心對外資的重要性,投資環境正不斷改善,地產規定也越趨明確及成熟,相信未來的類似個案將會幾近「絕跡」。
在民建聯協助下成功討回所付樓價及訟費的鄭女士昨日憶述,自己於20年前購買了中山一個樓盤,在得悉樓盤「爛尾」後,自己在發展商及地方法院間奔走近10年不果,遂於2003年向民建聯求助,近6年來,葉國謙親力親為,與有關業主及內地地方官員會面,令他們終於2009年獲得賠償。購買了東莞「爛尾樓」的鄧先生,同樣經歷20多年的奔走,終於2013年1月底獲得首批賠償。他認為民建聯「穿針引線」的工作,結束了他們20多年的勞心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