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社團聯會
近年百物騰貴,市民的生活壓力已不堪負荷。而公共事業與民生福祉息息相關,其收費對基層的影響尤其巨大。然而,部分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連年加價,漠視市民呼聲,形成了另類的壟斷霸權。其中,中電在盈利逾83億的情況下仍加價5.9%,甚至揚言在未來數年將繼續大幅提高電費,本會在此提出強烈譴責。事實上,據報道,中電投資於澳洲的營運盈利減少42.1%,急需填補虧損,可見是次加價屬於確保企業利益,並非單純因成本增加,故政府有必要在《管制計劃協議》的中期檢討中,以香港市民的整體利益為依歸,保障民生不被財閥剝削。
中電每年「獅子開大口」,《管制計劃協議》正是政府的一道重要防線,必須好好掌握。然而,該協議存在不少漏洞,包括企業只要不斷擴充發展及投資,即可以提高加價幅度,而中電近年正利用此一漏洞,提高電費基數。我們建議,政府在進行中期檢討時,應加強向中電施壓,在調整回報率的同時,確保加幅不高於通脹,進一步確立以民為本的條款。
而在數據上,中電在本港的業務盈利較前年上升5%,說明其在港加價是不合理的,而即使天然氣價格上漲,相關盈餘亦足以抵銷現時的額外成本開支。我們認為,企業在海外的虧損不需要、亦不應該由香港市民承擔,政府應堅守此一立場,在談判桌上與中電角力,避免其在龐大盈利下得寸進尺。我們認為檢討《管制計劃協議》時,可著重與中電研究如何提升營運效率,刪除不必要的開支,以紓緩加費壓力。另外,協議亦可考慮加入價格穩定機制,規定將中電在港的部分盈利撥入基金,以作穩定電費之用。長遠來說,政府亦應開放電力市場,包括研究與鄰近地區的電廠合作,引入競爭,以打破壟斷局面。
總的來說,政府在保障企業利潤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兼顧大多數人的利益。近年中電高層的花紅升幅急速,卻反過來以不同意《管制計劃協議》來威脅政府讓步。為此港府更需要迎難而上,以更強硬的態度對待有關談判,發揮對公共服務的監察作用,保障基層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