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譚穎茜指出,部分社企結業後短時間內重開。 聶曉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香港社會企業數目愈來愈多,但要取得成功卻非易事。社聯調查顯示,52%社企2012年至2013年度盈餘比率按年大跌23個百分點;虧蝕比率卻由25%升至48%。不過,平均虧蝕金額呈現跌幅;另有13間社企結業。社聯指,隨著營運經驗不斷累積,本港社企數目已逐年增至逾400間。部分社企結業後,更在短時間內以另一形式或在其他區重開,以應付市場需要。社聯最新製作《社企指南》已出版,市民可同時透過社聯網頁及下載手機版查閱。
社聯——擢蛌懋|企業商務中心昨日公布的調查顯示,2012至2013年度,全港共有150間機構或公司營辦合共406個社企項目,按年增加10%,最多社企從事的3個行業為生活百貨(27.7%)、飲食(27.4%)及護理與醫療(25.1%),員工平均時薪37元,按年增加4元。調查發現,50間提供盈虧狀況的機構當中,52%錄得盈利;48%出現虧蝕。
成本高租金貴缺人才成三難
數字顯示,提供盈虧狀況的機構當中,錄得虧蝕比率按年大幅增加23個百分點,但平均虧蝕額則由30萬元大幅減半至15萬元;反之,錄得盈利社企的平均盈利卻由30萬元進一步升至40萬元,它們大多將之再投資於社企,亦有小部分會向員工分紅。調查指出,成本高昂(52%)、租金昂貴(49%)及缺乏管理人才(42%),成為社企面對的三大困難。
三成社企結業因捱貴租
社聯——擢蛌懋|企業商務中心高級經理譚穎茜指出,非註冊慈善團體營辦社企比率有上升趨勢,部分是在一些大專比賽中獲勝,以種子基金開始營運。
她指出,13間結業的社企當中,約30%與租務有關,例如約滿業主回收或加租太重等;但4間至5間在結業後短期內重開,「有一間機構本身開了2間社企,分別售賣南亞裔及新來港人士生產的手工藝品,後來將之分別結業,再二合為一」。
譚穎茜表示,賺錢的社企多為經營培訓,或有主題的餐廳。她又指,不少市民仍對社企一知半解,希望當局加強教育,並仿傚台灣或韓國,要求公營機構採購某個百分比的社企產品,或提供社企產品銷售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