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姚寶)碼頭工潮重創本港航運業,其中尤以中小企影響最大,有指若罷工持續,會考慮轉往深圳交貨。
事實上,本港航運業正面臨鄰近港口的威脅,過去本港集裝箱吞吐量一直居於全球第三位,排名僅次於上海及新加坡,但今年頭兩個月深圳港已超越香港1.47%,全年有望追過本港。有業內人士表示,2002年至2012年,本港每個標準箱的收入下跌35%,若情況持續,5年內行業將會「無錢賺」。業界擔心若工潮持續,只會進一步削弱本港競爭力。
香港港口發展局早前公布2月份港口統計數據,香港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按年跌8.8%,至149.4萬箱,其中葵涌碼頭及中流作業、公眾卸貨區和內河運輸箱量分別錄得8.2%和10.7%的跌幅。累計今年頭兩個月,本港港口處理箱量為348.1萬箱,被深圳港「扒頭」,深圳港前兩月共處理箱量為353.25萬箱,較本港港口多1.47%。業界預計,經過多年的追趕,今年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有望全面超過香港,躍居全球第三位。
每櫃收入10年減35%
有業內人士指出,過去10年,本港轉口貨量由30%上升至70%,加上鄰近地區行業競爭愈來愈激烈,貨主有其他港口可以選擇,不必一定選擇香港作為轉口港,令本港在貨櫃運輸業的收入一直下跌,2002年至2012年,每個標準櫃的收入已減少35%,若情況持續,5年內行業將會無營利可言。
成本上漲難再做轉口港
他續指,面對激烈競爭,本港過去一直以相宜收費及靈活性取勝,才可以力保全球第三的位置,但經營環境愈來愈困難,擔心本港正失去競爭力,「若有罷工工人成功爭取加薪20%,會為業界帶來好大衝擊,到時整個行業薪金上調,成本會進一步上升,但又不可以轉嫁予貨主,好難做下去」。他表示,到時行業會「變陣」,只做30%以香港為終站的貨量,不再做轉口,「香港轉口港的位置會被其他地區取代」。
土地少缺新血競爭力減
要發展就要提升競爭力,無奈本港土地不足、年輕人不願入行,令行業難以進一步發揮,該名業內人士指出,本港土地矜貴,以葵涌港為例,1米泊岸線配對300支援用地,較國際比例少一半,以至貨櫃只能「向高空發展」,由原本疊三四個去到六七個,抽調貨櫃時就需要額外開支;培訓亦是另一個問題,愈來愈少年輕人願意入行,以至新血不足,影響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