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李樹甘 吳祖堯
目前本港勞工短缺問題已受到各界人士關注,近年有些行業,包括保安業、安老服務業、零售業及飲食業等,都出現勞工短缺。
「低資」考驗中小企生存
解決勞工短缺問題應從增加供應著手,可是,最低工資卻減少勞力供應。例如零售及飲食業某些職位需要長時間站立或工作環境較擠迫,又不跟公眾假期放假,被認為是厭惡性工作,超過40元仍出現招聘困難。最低工資水平將由28元升至30元,此類職位的工資與最低工資的差距更少,吸引力再大打折扣。有僱主反映已將請人的標準降低至只要有香港身份證便會聘請,目前行業根本談不上是人才流失,因為連最低層的員工也留不住,莫說是人才。
若再提升工資挽留員工,在租金、來貨等成本不斷上升的情況下,中小企必須加價,但加價後還剩多少生存空間?就算中小企仍能勉強生存,可是加價若引致普遍物價上升,最低工資是否會再增加?我們似乎漸漸走入一個惡性循環,造成螺旋式通脹,不斷考驗中小企的生存底線,而實質工資更可能不升反跌。目前整體經濟環境尚可,他們已叫苦連天,若經濟衰退,後果可想而知。
「標時」限制勞動力供應
另一方面,標準工時與勞工短缺之間亦存在衝突。標準工時本身是一個限制勞動力供應的政策,在勞力供應過剩的情況下,減少每名員工的工作時數,創造更多職位空缺,紓緩失業問題。然而,本港目前職位空缺嚴重,特別在零售及飲食業,根據統計處資料,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的空缺數目超過二萬一千個,當中七成以上屬於服務及銷售人員職位。香港的問題是有工作空缺但無人問津,暫不需要創造更多職位空缺。若是為了幫助員工平衡作息,除標準工時外,其實還有不少可取的家庭友善措施,例如彈性上班時間及男士侍產假等, 亦可考慮免費或補貼健康醫療服務等,相信僱主較易接受(請參閱筆者2012年11月30日文章中關於標準工時的問卷調查結果)。
在勞工短缺的情況下實施標準工時,對勞資雙方均沒有好處。為了使員工不用超時工作以節省超時補薪的成本,企業更願意以兼職代替全職員工,這意味著服務質素難免下降。若超時補薪難以避免,則工資成本大增,時薪員工的工作時數減少後,月薪不升反跌,生活更加困難。
依賴勞工政策去幫助低收入人士,等同於將責任全部推卸給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我們不能將勞資利益關係看成是一場零和博弈(Zero-sum game),就像分蛋糕一樣,是否你分多了一點,就代表我必須損失了一點?我們能否合力把蛋糕弄大一些,使大家都分得更多?
家庭友善政策「做大蛋糕」
增加勞力供應,例如退休人士反聘 (不是延長退休年齡)、增加交通津貼、鼓勵企業使用家庭友善政策吸引婦女和閒賦在家的人士尋找工作、最近提出的「儲蓄戶口」先導計劃鼓勵綜援人士就業,以及提供緊密的培訓課程幫助低技術工人升級,脫離低薪和工作時間長的職位等等,都是把蛋糕弄大的方法。考慮到經濟衰退時可能出現勞力過剩的情況,現時或可以短期合約或實習生形式輸入外勞,解決燃眉之急。與其為問題及矛盾多多的勞工政策而惆悵,不如積極尋找雙贏方案。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