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外圍環境較不利,內地出口仍維持10%增長,可謂既無風雨也無晴。 資料圖片
比富達證券業務部副總經理 林振輝
中國海關總署網站4月10日公佈了3月份中國貿易帳。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出口總值1,821.9億美元,同比增長10%,略低於預期;進口總值1,830.74億元,同比增長14.1,大超預期;貿易逆差8.84億美元。經季節調整後,3月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8.4%,其中出口增長13.5%;進口增長23.7%。
出口方面,塞浦路斯危機加深了歐洲經濟的不確定性;而美國在財政削減之後,雖然消費信心指數仍高企,但ISM指數與非農就業均出現了負面表現。結合4月1日公佈的中採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出口訂單分項較為平常的表現,在較為不利的外圍環境之中,本月的出口仍維持10%的增長,可謂既無風雨也無晴。
進口反彈 內需仍溫和
進口方面,進口增幅的急劇反彈足以改變市場對中國內需的預期。之前,由於3月中採PMI指數購進價格分項大幅下降了4.88個百分點,而4月9日公佈的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亦偏軟(較2月份的同比-1.6%回落至同比-1.9%,環比零增長),為市場帶來節後補庫存不足的擔憂。但從目前公佈的總量數據看,雖然3月進口14.1%的同比增長仍弱於往年春節後補庫存期間的整體表現,但也仍大幅度高於市場的普遍預期。暗示價格數據的變動很可能是受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弱,及央行節後較為保守的流動性控制等方面的影響,而需求的實際變化在價格變動中的貢獻並不高,表明中國內需仍溫和。
4月9日公佈的還有CPI(消費物價)指數。3月CPI同比升2.1%,其中食品升2.7%,非食品升1.8%,均較2月份顯著回落,回歸溫和。食品中,蔬菜價格同比下降10.3%,環比大幅下降13.4%;豬肉同比下降5.5%,均在CPI的整體回落中有較大的貢獻。春節後消費高峰結束,而禽流感風波與「黃浦江事件」亦短期造成肉價下行壓力,另外央行正回購、「新國五條」與油價的下行均抑制了通脹預期,共同助力CPI回歸「2時代」。
貨幣政策料維持中性
對於未來的CPI走勢,由於今年蔬菜價格環比下滑較往年提前(一般在4月開始),可能導致下月價格降速減緩甚至反彈,另外外圍的量化寬鬆擴張亦可能增加市場的通脹預期反彈,因而4月的CPI不太可能繼續回落,預期貨幣政策將維持中性。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