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今年頭幾個月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幾乎一面倒看好,呈現出樂觀的景象,推動道指創出歷史新高,然而,對比起早幾個月,近日部分數據出現回落的現象,令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前景的信心開始動搖。
本周美國繼續有多項經濟數據公布,美國1月份S & P/Case-Shiller樓價指數按年上升8.1%,創6年半以來最大升幅,反映當地房地產市場復甦步伐未見減慢;另外,2月份耐用品訂單亦按年升5.7%,兩項數據均優於市場預期。
消費信心不足影響復甦
不過,於同期公布的3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卻意外地從2月份的68,大幅下跌至59.7,主要由於美國月初實行的自動削支計劃對美國消費者的信心帶來打擊。然而,由於消費貢獻美國國民生產總值達七成,因此,一旦消費者信心轉弱,這將會打擊當地正在復甦的經濟。
然而,任何指標都不會只升不跌,更重要的是觀察其背後之意義及趨勢,事實上,美國3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已較2009年的低位上升不少,亦較今年1月份時為高,反映整體而言,美國市民消費意慾仍在改善。
因此,整體上,美國經濟仍在持續改善,但步伐並非如市場想像般快,呈緩慢增長,不宜過分樂觀亦不能過分悲觀。而值得留意的是,歐元區之不確定性再次增加,若當地經濟未能如預期般於今年下半年喘定,將成為拖累美國以及環球經濟的包袱。
歐洲不明朗因素續困擾
塞浦路斯雖然獲得了資金援助,但由於根據協議,當地銀行的大額存戶很有可能需要損失高達40%的存款,實在是開創先河,很有可能成為日後歐元區銀行出現財政困難時的其中一個解決方案,這將會為其他歐洲銀行帶來潛在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意大利自上月舉行大選後,至今仍然無法成功組閣,周三(27日)意大利五星運動黨正式拒絕中左翼聯盟聯合執政的提議,意味著意大利中左翼聯盟只剩下與中右翼黨派共同組閣的選擇,惟觀乎最近兩派磋商結果,兩派分歧仍然嚴重,成功組閣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意大利極有可能需要再次舉行大選,為歐元區再次添加不確定性。
可見,在眾多不確定性下,美國經濟又未重拾自然增長動力,量寬政策仍然有維持的必要,而最近有多名聯儲局官員均為寬鬆貨幣政府辯護,強調目前每月購買850億美元資產的速度是合適的,今年年底前都不應改變現行之貨幣政策,更有官員呼籲將退市目標,由6.5%失業率降至5.5%。由此可見,聯儲局今年之內維持寬鬆政策不變的可能性甚高,而美國經濟亦會維持緩慢增長。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