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富達證券(香港)業務部副總經理 林振輝
根據EPFR(新興市場投資基金研究公司)數據顯示,在截至3月20日的一周中,全球股票市場基金獲得的資金流入量為25.05億美元,其中21.62億美元流入美國。全球債券市場基金的資金流入量為36.83億美元,其中流入美國為30.24億美元。與歷史數據比較可見,資金淨流入額度已經大幅減少:流入發達市場股市資金環比下降了82%,而流出新興市場股市資金則環比增加了145%;唯流入債市資金量擴張了21.3%,且主要流向美國。
全球資金仍看好美日市場
綜合數據可見,全球資金仍主要看好美、日市場,歐元區與新興市場成為主要規避對象。具體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1,美元市場仍為避險資金主要的選擇標的;2,美量化寬鬆的延續在一定程度上抵銷了財政政策調整帶來的負面影響,而日本的量化寬鬆也在為資本市場加熱;3,從近期的PMI數據看,歐元區經濟仍處衰退之中(歐元區3月綜合PMI由2月的47.9將至46.5,仍處緊縮區間);4,近期的塞浦路斯危機激發了資金對歐元區風險的警惕。
流出內地熱錢已開始放緩
而中國方面,中國股票市場基金的資金淨流出為1.56億美元,較前一周有所減少,可見對中國投資的撤出開始放緩。中國市場資金流出放緩是對經濟數據改善的正常反應。之前受春節等擾動因素的影響,出口、內需訂單等方面數據發生的顯著變化曾暗示出擔憂,但從3月份的數據看,中國3月滙豐製造業PMI初值較2月份的50.4升至51.7,其中新訂單分項的較好表現,表明中國經濟仍保持溫和復甦的態勢。
對於未來,考慮到消費信心已經驗證了財政減支對美經濟的負面影響,IMF很可能會下調對美經濟增長的預期,隨著之後經濟數據更加充分的表現出美經濟情況的變化,資金可能放緩向美流入的態勢;歐洲方面,雖然塞浦路斯危機暫在歐元區援助下告一段落,但西班牙銀行重組與意大利政局仍在提示風險;對中國大陸而言,政府下調了年度經濟增長預期,而央行資金連續回流亦暗示了政府嚴防通脹的態度,但市場仍對未來改革與結構調整抱有期待,而近期的經濟數據造好可能將繼續利好資金流入。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