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吳祖堯
行政長官梁振英在任內首份的《施政報告》中指出,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將於今年第一季成立「標準工時專責委員會」,討論標準工時立法的可能性,建立共識,找出未來路向。
標準工時委員會名單將於4月上旬公布,委員會人數約有24人,1名主席、勞工界和工商僱主團體各7名,學者、社會人士、政府有關部門的專責人士各3名。委員會的成立能綜合各界專家意見,但相信委員的人數及比例仍有改善空間。
首先是人數方面,委員於二十多人的會議中發表意見可能遇上困難,特別是爭議性大的標準工時立法議題。若能減少人數,可讓每一位委員都能充分發表意見。
另外,據悉「勞工顧問委員會」(下稱勞顧會)的勞資代表將獲邀加入標準工時委員會,這樣可能會將最低工資的爭論與矛盾延續到標準工時的談判桌上,分散對標準工時討論的注意力。
資方憂削弱中小企競爭力
據報道,勞顧會的勞資代表均已對標準工時立法表態。資方代表已多次重申商界不贊成立法制訂標準工時,原因是標準工時會令企業成本大增,並會削弱中小企的競爭力,更認為本港無償加班情況並不嚴重,他們建議鼓勵勞資雙方私下自行協調標準工時及加班補償的問題。
而勞顧會的勞方代表亦曾指出,為標準工時立法是勞工界的共識,反指商界在最低工資立法前擔心的負面後果,如倒閉潮、裁員潮等,都未曾發生,他們認為打工仔工作時間過長,標準工時立法可保障員工(其實筆者已解釋過為何最低工資未有造成太多預期的負面後果,但不在此重複,請參閱我們以往討論最低工資的文章)。
因此,在新的標準工時委員會中,勞工界及工商僱主團體的代表均被視為有既定立場的人士。除非有勞資界別的委員突然轉軚,否則勢成七票贊成七票反對之局面。無論最終的討論結果如何,都可能造成贊成及反對的票數各佔一定比例,只差一、兩票,可能引起社會爭議。
學者及社會人士角色重要
此外,因勞資界別的票數打成平手,剩下的票數將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當中,學者及社會人士在委員會中的角色十分重要。社會預期他們未有既定立場,以中立的角度分析標準工時立法的利弊,再投下神聖的一票。可是,其中一、兩位學者或社會人士的取向,就能對最終的結果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因此,委員會有需要增加學者及社會人士委員的人數,並減少勞資界別委員的人數。一方面可引入新思維新建議,另一方面可中和勞資委員的爭論,有助尋求共識,並增強公信力。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