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本周初,相繼有傳媒報道,猜測退市一事,美國聯儲局已準備就緒,理據何在?其實是來自別的傳媒報道,或許因為美國某報的過往表現,似是接近消息人士,難免令人聯想,增加了可信性。就此問題,起碼可以有兩個重點。第一,究竟聯儲局是不是真的準備好退市?第二,若真的準備好,這個消息散播,是刻意或偶然?
先說第一點。無可否認,美國實體經濟正在復甦,力度未必盡如人意,但起碼近大半年以來,經濟數據不俗。當然,何謂不俗,應有個標準,或有個比對的參考,一般以為,用經濟師或分析師的預測,取其範圍,或甚至取其中值,雖不中亦不遠矣。此處姑且隨俗,以此觀之,則美國之統計數字,確是勝預期居多,縱然有砂石,但以最難搞的失業數字,亦有好轉,足證改善實非片面或個別環節,而是真有其事,這一點不必太挑剔。
既然如此,由金融海嘯至今,一而再,再而三,量寬不絕,規模雖不持續加大,但既然好處漸現,理應有收手的空間。何解?說起來,當日首次量寬,正是非常時期,非常手段,當2008年眾資產價格惡性循環般下跌,而且是齊齊向下,像漩渦般,一般所謂分散投資的想法,都不管用,正是央行作為最後放貸者出手之時。救得好,就此一步棋,扭轉了資產價格互相拖累向下的預期,止跌回穩,繼而反彈,繼而急升,為其後央行爭取了救經濟的時間,投資和消費漸次恢復,之後是失業改善。
量寬無加減應最可取
如今復甦在望,只要沒有太大意外,聯儲局言論中的可加可減機制,當以可減為最可能,畢竟投入至此,程度非輕,如何抽身而退,才是難題。怎樣不刺激投資者和一般大眾的神經,而又可以循序漸進,慢慢退出,絕對考工夫。可不是嗎?市場眾人與央行高層,博而弈之,猜而估之,互相看對方盤算而行。的確,央行不得不顧忌市場反應,市場不得不揣摩央行之意。以此觀之,以一變應萬變,理應一切不變,量寬環境仍在,只是無加減,應為最可取。
換言之,回應第一點,大概準備就緒,但不可立即進行。而此處亦關乎第二點,究竟準備好退市之言,是否偶然。由第一點看,央行進退兩難。除非經濟數據轉差,否則,再進一步量寬,未可想像,故難進;反之,未待正式宣佈退市,投資者稍有風聞,已可大舉拋售,君不見第一季黃金和不少商品價格,就有此效果,故難退。因此,目前央行正是做期望管理之工夫,希望透過不斷有言論,一方面讓投資者自行管理風險,慢慢減持,相信待至上述風聲有天再臨,市場不再反應之際,才是退市最適時機。
以此觀之,今次看來漏了風聲,其實只是警報測試,並無絕對肯定之事,但看各界反應,再定行止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