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富金融策略師 黎智凱
近期,歐洲央行(ECB)和澳洲聯儲(RBA)相繼宣佈降息,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大環境下,各國的寬鬆措施陸續推出,連波蘭、韓國和印度等諸多國家也不甘落後。而在中國內地,管理層不僅實施了正回購操作,而且還重啟了時隔17個月的央票發行。
筆者覺得,歐盟和歐洲央行的政治決策一直沒能把歐洲經濟很好的從泥濘中拉出來,恰好說明政策這根救命繩沒有原先想像的那麼牢固,也就沒有辦法很有成效的把經濟拉入正軌。中國內地所採取的政策和全球其他國家的政策不相吻合,主要原因在於08年過後的經濟大刺激所帶來的通貨膨脹等還有待消化。正如管理層年初在重要會議中所言,今年的貨幣政策將趨於緊張。
中國國家統計局5月9日公佈,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4%,同比增長2.4%,出現小幅反彈。而PPI下降2.6%。在全球經濟復甦艱難的大背景下,中國4月份宏觀數據引發了一片質疑。知名學者許小年在最近一次演講中也明確表示,基於對中國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懷疑,將不再對經濟行為作任何預測。筆者在這裡暫時不討論這經濟數據是否可信,但是我們從房價物價等上漲就很容易感覺出,通貨膨脹還很嚴重。
保值潛力大 內房受追捧
生產者物價指數的超預期下跌也正好體現了當前的內地經濟發展形勢的不明朗。當然在經濟發展形勢不明朗的大背景下,股市也難言轉強。場外觀望資金不敢輕易進入股市,而熱錢流入中國內地,更願意進入具有保值增值潛力大的房地產市場,這也正好說明了這幾個月房地產從復甦到狂熱的狀態。
全球主要的貨幣利率都在下降,中國的利率維持不變的話,這樣就有了套利的機會,而這種套利機會將直接導致國際游資向中國轉移,此時我們進出口的數字已不再真實,同時也推動著人民幣持續升值。面對著外有熱錢湧入的壓力,內有通脹預期的隱憂,中國內地貨幣政策鬆也不是,緊也不是。「鬆」有利於防止熱錢,但又不利於控制通貨膨脹,穩定房價,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緊」則是產生相反的效果。從這種意義上來說,筆者認為,中國內地的貨幣政策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界。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